拉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拉看书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四十回 为求知如痴如醉 遇挚友如鱼得水

第四十回 为求知如痴如醉 遇挚友如鱼得水

不久,刘秀在太学里,又结识了专门学习谶纬之学的强华,专门学习《春秋左传》的严光(本名严庄或庄光),以及另一位只有十六岁,被称为“圣童”,名叫张堪的年青同学。

这几位同窗同学,后来都很有名。几人同住一个宿舍,相交相谈很是投机。

进入太学,刘秀就如同一个贪婪的酒徒,如痴如醉地畅饮着各种典籍。

刘秀虽然以学习《尚书》为主,但琴棋书画、其他五经各科,也都有涉猎。

王莽本身,就是太学生出生,加之出生于外戚豪族、士大夫家庭,虽说是为了粉饰太平,体现新王朝,对教育文化的重视,但不可否认,王莽的新王朝,对太学的供给支持,也还是比较优裕丰盛的。

客观地说,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视太学,重视官办教育和文化,舍得大投入的崭新王朝。

王莽登基前后,就曾经多次颁布旨意,下令大规模地扩建了许多太学校舍,增加了很多博士、学子,这是前朝,根本不能够望其项背的做法。

作为一个儒家大儒级别的皇帝,王莽也十分重视,师资力量博士的配备。

王莽甚至亲自制定标准,为太学选择,五经博士。王莽还不断地提高,博士的赏赐待遇,发给博士们服装,还经常赏赐博士们,酒肉钱财等等。

从汉朝廷建立以来,就有这一优良传统,很注意按照朝廷的需要,去培养人才,选用教材。

甚至连皇帝,汉宣帝刘病已等君王,都曾经亲自出面,召集朝廷大臣,举行专门会议,来审定全国统一的教科书。

到了新王朝,在最高皇帝王莽的倡导下,太学的发展,则更加发扬光大,到了一个新的顶点。

这样一来,太学里的现实的政治气氛和学术气氛,是一样的浓郁,有了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意味。

要说当时的太学生们,进入太学学习的原始目的,当然并不是,为着实现什么远大的理想抱负、拯救黎民苍生之类,而是寻找一条学而优则仕,出仕做官、飞黄腾达的终南捷径。

(这就如同现今的公务员考试,一直十分火爆一样。学子们也大多不过是受到利益驱使,羡慕公务员优厚稳定的待遇,所以争先恐后地报考而已。)

因此,王莽招引天下士子的政策,一时令太学,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天下的学子,都对太学,趋之若鹜。

同时,也让太学的学子们,对出仕从政,有一种十分敏锐的感觉。

太学生们,一面认真读书学习,一面睁大眼睛,紧紧盯住官场朝廷的动静,力求把握住,出仕做官的最佳机会。

为了适应,今后可能的官场生活,太学生们的生活与学习,都是十分丰富多彩的。琴棋书画,射箭骑马,下棋博弈等技艺,也都十分热门。

以至于,刘秀进入太学以后,整天忙于听课,笔记,访友,作文,几至于废寝忘食的地步。

对于刘秀、朱祐、韩寒这样,只有平民身份,而且家庭穷苦的大多数学子们来说,朝中无人,又梦想做官,光宗耀祖,在仕途上有远大的前途,只有拼命地苦读才行。

虽说书念好了,未必就都能做官,未必就能够做好官,但毕竟还是有,做官的希望在,有施展自己生平宏伟抱负的机遇存在。

此时的刘秀,就像如今的大学毕业生们一样,他们既要考研,又要找工作,还要考公务员,以及准备各种各样的合格证、资格证,整天忙的是不亦乐乎,身心都饱尝痛苦的折磨和摧残,甚至达到心理崩溃的地步。

不用说,像刘秀这样的普通人家子弟,没有什么强硬的家庭背景与社会关系的孩子,又比较敏感懂事的破落贵族子弟,不用心学习,获得一个较好的前途,怎么能行呢?

稍有闲暇,刘秀与邓禹、庄光、朱祐、张堪、韩寒、强华等人一起,在风景优美的学宫庭院中散步,一起探讨学习与生活上的问题,谈论天下大事。

男人们似乎总喜欢,以大男子汉大丈夫自居,以天下事为己任。

关心国家大事,喜谈天下大事,关心民生疾苦,似乎是天下男人的通病。哪怕他只是一个,人微言轻、才疏学浅、地位十分卑微鄙陋的普通男人。

哪怕是自己的妻子儿女,都无法养好、照管好,也要摆出一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架势。

刘秀当然,也不能够脱俗。

刘秀常常与邓禹、强华、庄光、张堪、韩寒、朱祐等师兄弟约好,有空时,就常常一起,去到城内、郊外,到西京常安城市的各个角落,去探察民情。

他们或嬉戏娱乐,四处游玩,或体察百姓疾苦,全方位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渐渐地,刘秀在太学里,不再默默无闻,也开始小有名气,人格魅力开始显现,有了一些影响力、号召力。

虽然刘秀的学问和见识,依然不能够,与大师兄朱祐相提并论,但刘秀以及诸位师兄弟们,常常聚集的尚冠里,影响也越来越大了,成为了南阳郡老乡士子们的一个最佳的聚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