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拉看书 > 科举文里做考官 > 科举文里做考官 第11节

科举文里做考官 第11节

他虽然不清楚《竹书纪年》是什么样的“禁书”,但刚才翻到的那一页,他只看了一行字:“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后面都不用看,就知道是出自宫里那位的意思。

当初金兵南渡,完颜亮号称投鞭断流,要以临安为陪都,享尽江南繁华富庶,大敌当前,高宗眼看无将可点,纵使后悔当初冤杀岳飞也晚了,这才忙不迭地立了赵昚为太子,借口身体不适要禅让于他。

可谁能想到,他刚得了禅让美名,又不必承担抗敌之责,一介书生的虞允文竟然在采石矶守住江口,完颜亮死于乱军之中,金国闹起了内乱,一时间无力南征,竟让赵昚“白捡”了个帝位。

缓过劲来的赵构,眼看着已成定局,哪怕当了太上皇,心里仍是不自在,名义上是退位禅让,可实际上还是总想着把揽大权,宣扬孝道的首要一点,就是要赵昚对他既“孝”且“顺”,不可违逆。

可赵昚也不是那等甘当愚孝傀儡的傻子,双方博弈之下,这次临安府乡试就成了战场之一。

争夺人才民心,制造舆论风向,千年前的老祖宗们,玩得一点儿也不比信息时代差。

他略略一提,辛弃疾立刻明白过来,当即将那些印好的书页收拾好打包,又里里外外搜捡了一遍,确认再无遗漏,方才松了口气。

“这事儿……可有点麻烦!”

他刚回到临安,虽荣耀加身,载誉而归,然而高宗给他的官制不过七品,既无实职,亦无兵权,显然并没有打算再用他北伐,他心心念念的收服故土,拯救乡民的壮志,就这么一天天消磨在等待吏部任命上。

如今两帝博弈,他这样的身份夹在当中,只有当炮灰的份。

可方靖远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保皇党,他才拉了人入股,现在看到危险就退,似乎也太没义气……

方靖远却压根没放在心上,只是小心翼翼地捡起几支木活字,拂去上面沾着的灰尘,轻笑道:“这木活字易损,印起来也没那么方便,既然要印,当然该弄点结实耐用的……”

“这你也会?”辛弃疾不禁愕然,上下打量着他,还真有些看不懂这位探花郎了。明明传闻中的方探花虽然有才,但并非以才华著称,甚至连会试都是蒙荫直接参加锁厅试,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他完全是靠脸进了三甲,夺得探花名号。

可那些俗人如何知道,方探花或许做不出风流旖旎的诗词歌赋,一双巧手却能做出许多匪夷所思的器物,若是得用之处,便是利国利民的大杀器,比那些无用的诗词吟唱,歌舞升平,不知高出多少去。

方靖远从作坊里搜刮出几个用来装活字的木箱,把那些还未晾干的活字和托板框架全都装了进去,从手稿到印好的印坏的半成品一个都没放过,统统装了起来。他和辛弃疾知道其中关节,也不敢假手于人,只能自己亲力亲为。

等他们收拾好了,大理寺那边也终于来人了,只不过除了大理寺的人之外,还多了个方靖远的熟人。

“慕侍卫,是官家派你来的?”方靖远有些心疼地看看自己刚收拾好的活字印刷套装,看到慕峥带来的人,就知道这些东西没法私吞了,“你们来得正是时候,把这些带回去先给官家过目,需要提交大理寺分出来给他们,这些印刷器具先给我玩……研究几日……”

“方大人,你还是亲自跟官家说吧!”慕峥说话时面无表情,原本生得极为俊朗的面容生生被他的面瘫表情拉低一半的颜值,“官家有令,请方大人和辛大人一同入宫回话。”

“又进宫啊……”方靖远无奈地长叹,回头满怀歉疚地望向辛弃疾,“幼安兄,是我连累你了。若是官家问起,你只说是我让你作陪,其他一概不知便可。”

辛弃疾有些无语地看看他又看看慕峥,他也曾见过这位御前侍卫统领,是新帝真正的亲信,方靖远当着他的面这般说话,显然跟官家的关系也绝非寻常,一般人钻破头想要面圣在官家跟前露个脸,到了方靖远这里却成了避之不及的苦差事。

他哪里怕被连累,想要谢都来不及。

那些个装腔作势摆着架子拿捏他们这些归正官的吏部员外郎,说他们连吏部侍郎都不够资格拜见,谁能想到今日他竟然有机会直接面圣?

那些人想不到,辛弃疾自己也觉得有些恍惚,直到跟着方靖远和慕峥一路从棚桥经御街进了皇城。

南宋皇宫方靖远不是第一次来,却每次都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临安的街市繁华,商肆林立,酒旗满城招摇,可皇城却只占了南城一隅之地,论起面积,莫说跟盛唐时的长安,明清时的北京,六朝古都的金陵相比,就连东都洛阳的行宫都比不上。

可它背靠凤凰山,面朝西湖,即可看钱塘潮起潮落,亦可望人间烟火市井百态,没有一般皇城高高在上的清冷奢华,反而多了种更接地气的味道。

后世的康熙乾隆几下江南就把自己当亲民模范吹上了天,可在他们眼里百官和百姓都是脚下的奴才。

而大宋虽有万般不足,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藏富于民,甚至可以让女子保有私产,对平民来说,赵构到赵昚的统治期间,是他们难得安生的一段日子,所以才能有临安如今的繁华盛况。

皇城里也不似明清皇宫那般开阔大气,因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宫室楼阁掩映在山石树木之间,反倒有种移步换景的皇家园林风范,尤其在这重阳时节,层林尽染,万菊吐蕊,处处美景,看得辛弃疾忍不住意兴纷发,恨不能立刻就提笔挥毫,一抒胸臆。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

“若在此中常住,当真有若仙境,如此逍遥,给个神仙也不换啊!”

方靖远却摇头一笑,说道:“到了官家面前,可别提神仙二字。”

“为何?”辛弃疾有些不解,对于人间帝王而言,世间荣华富贵已臻极致,求得不就是神仙逍遥,长生不老么?

慕峥见方靖远笑得促狭,有些无奈地叹息一声,提醒辛弃疾说道,“上皇近日请了几位道长入宫,请谈论道,若是得了辛大人的青词……怕是要留大人在宫中住上一阵子……”

“咳咳!”辛弃疾听得差点呛着自己,连咳了几声,用力拍拍胸口,安抚下自己受到惊吓的心脏,连连摇头说道:“下官不擅谈玄论道,若是胡言乱语,反倒坏了上皇的心境,还是不见为好。”

方靖远意味深长地笑着点点头,“说得不错,以辛兄的志向,当金戈铁马,踏破黄龙,杀气太重,自然不适合道门。”

“那谁适合道门呢?”赵昚遥遥听得他们说话,从旁边的假山后转了出来,惊得几人连忙向他行礼。

“微臣方靖远/辛弃疾,参见皇上……”

“两位卿家免礼,你们可知朕召你们来,所为何事?”

赵昚方才听到辛弃疾吟诗被方靖远打趣,忍不住提前现身,没在宫内正襟危坐之时,他说话时的神情也活泛了许多,倒不是平日那般严正肃厉。

“微臣愚昧,不敢妄自揣测圣意,还请皇上明示。”方靖远压根懒得去猜,跟皇上斗心眼,猜对猜错都是事儿,还不如直接装傻,让他自己说出来。

赵昚哪里看不出他的心思,轻哼了一声,说道:“朕还以为你素来敬仰岳元帅,为其昭雪平冤,追封加官之事当遂你愿……如今看来,还是由辛卿家去更为妥当!”

“啊?!”这下,方靖远当真追悔莫及了。

就连辛弃疾也听得动容不已,当即拜倒在地,“能为岳元帅昭雪平冤,微臣三生有幸,哪怕赴汤蹈火,定不负皇上所托!”

(╯‵□′)╯︵┻━┻

方靖远差点咬碎了后槽牙,好你个辛幼安,抢我美差,真是引狼入室,交友不慎啊!

第二十二章 幕后交易

与偶像……失之交臂是什么感觉?

像是拉着朋友陪自己去参加海选,结果朋友选上了自己落选了;像是明明拿到了中头奖的彩票,却随手给了身边的“朋友”,开奖那一刻,扎心,错亿……想要时光倒流,想要掐死那个嘴瓢的自己……方靖远欲哭无泪,无比幽怨地看着赵昚。

“皇上,不知微臣可否同去?”

赵昚忍着笑,摇头,“不可。”然后补充了一句,“朕另有重任要给你……”

“微臣跟辛大人换换不行吗?”方靖远恨得咬牙切齿,有种被坑了的感觉,忍不住又瞪了眼辛弃疾,用“恶狠狠”威胁加“利诱”的眼神,让他把拒绝的话咽了回去。

然而赵昚依然没有改变主意,“若是平常时候,谁去都行。可眼下……谁去都行,除了你。”说罢,冲辛弃疾摆摆手,“辛爱卿随慕统领去拿了诏书,收拾一下,明日便去传召吧!”

“臣遵旨!”辛弃疾满心欢喜,都顾不上同情方靖远,也彻底无视后者哀怨的眼神,兴冲冲地跟着慕峥退下。他很清楚,这个差事是跟着方靖远捡来的,如今皇帝要留下方靖远,无论什么事,都不是他能问的。

等他们都退下了,赵昚方才叹了口气,露出几分疲惫之色,似笑非笑地看着方靖远,“你就那么想去宣召岳家人?若朕记得不错,岳家人被流放时,你尚未出生吧?你们方家,也不曾与他们有过关系,为何你对此事如此上心?”

因为那是我偶像,迷弟的心理,皇上你永远不懂。

方靖远腹诽了一番,口中却说道:“让微臣上心的不是岳家,而是皇上。皇上手中一日无用之将,天下便岌岌可危。无论是千金买骨,还是安内攘外,都少不了如同岳元帅这般忠君爱国之士啊!”

赵昚听得颇为感动,长叹道:“元泽果然深知朕心,可惜岳家被流放至南蛮之地,离京数千里之遥,如今路上盗匪丛生,你又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这次还替朕得罪了不少人,若是让你出去,朕如何能放心得下?”

“那辛弃疾能只带不足百余人,穿越金兵重重防线,是真正杀出来的血路,有他此去传召,你当可放心才对。”

他如此一说,方靖远不得不点头。事实证明,百无一用是书生,他如今还真是手无缚鸡之力,远比不得辛大佬。从去那家黑作坊就可以看出,若是没有辛大佬,他不但找不到东西,还有可能把自己搭进去。

这个世界,并非他想象的那么平和安宁,反而是到处充满了危险和杀机,对他这样的“弱”者格外不友好。

“谢皇上替微臣着想,今日微臣正好找到些东西,或许皇上能用得着。”对不能亲自去接回岳家人这事方靖远认命了,愈发想搞点事出来弄个自己能用的武器,免得动辄被人嗤笑,在他看来,那些人叫方探花时的口气,跟叫小白脸没差。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枪杆子里面连政权都能出了,给他撑个门面想来也是小事一桩。

“竹书纪年?”赵昚也听闻过这本大名鼎鼎的“禁书”,还曾经偷偷跟方靖远一起翻阅过手抄残本,却没想到查抄来的黑作坊里竟然在刊印这本书,其中字数虽然不多,却完全动摇了儒家视之为根本的史记记载,那些众人称颂的三皇五帝,祥和温情的禅让制下,竟是那般不堪的阴谋欺诈,血腥手段。

偏偏赵构在传位禅让给他时,就尊崇的是古礼,自比尧舜,这书一旦传出去,等于彻底否认了赵昚继位的正统。

赵昚的脸色黑沉沉的,眼神亦深不见底,“看来父皇的消息仍是比朕灵通得多。你前脚抄了书坊,朕就收到了父皇批复的奏折,准许以父皇之名,替岳元帅昭雪洗冤,追封谥号为武穆……原来是怕朕看到这些东西,会动了不该动的心思……”

方靖远心里咯噔一下,他出门时连自己院里的小厮都没说去哪儿,辛弃疾的人当时就封了那家黑作坊,这样还传出消息,可见那里仍有他们疏忽了的眼线,或是在大理寺那边,他们押送人过去,就有人通知太上皇,显然那位在朝堂各部的控制力,并没有因为退位而减弱多少。

而且看起来,金兵已退,暂无外患之忧,那位就又忍不住,想要用这些东西来控制,甚至逼退赵昚,夺回皇位。反正对他来说,再换个嗣子当太子,他便又可以重掌天下几十年,做太上皇,哪如做殿上皇来得舒心啊。

有这么一位在上面压着,赵昚这皇帝,真是不好当啊。

“那皇上打算如何应对?”

“应对?”赵昚看着他,忽地一笑,说道:“你上次说的不错,光开恩科文举还不够,这武举要开,学院要办,国子监的学生们,也得好生用起来。”

“那些被金贼吓破了胆的老朽已不足用,正好起用些有胆有识的少年,你不是说,少年强则国强,诗虽然做得不通,这意思却是没错的。”

“咳咳,那诗不是我作的,是我听旁人说起,偶尔记下那么两句,”方靖远急忙解释,本就没几分墨水在肚里,偶尔冒出来几句若被人当真,那顶文抄公的帽子他可戴不起,“那皇上打算何时开武举呢?上皇那边,可会应允?”

一个临安府乡试,都闹出那么些个没完没了的幺蛾子,哪怕明知主谋是谁,偏偏碍于孝道碍于身份,只能揪着下面那些喽啰杀鸡儆猴。

而武举则不同,本身能参加武举的考生,就已经有了功名,或是蒙荫的功勋子弟,或是身负战功的士兵,只要能考上武进士,最低也是七品的官职,跟辛弃疾从北方带兵杀回来归正获得的加恩一样,是多少普通士兵一辈子都得不到的正品官职。

这每一个考生,都是一股势力,而每一个被录取的进士,都是天子门生,成为当今天子最直接的掌控力。

赵昚使唤不动那些口口声声秉承圣意,尊崇孝道的老臣,要扶植起属于自己的力量,那太上皇,能忍得住?

“忍不住,也得忍。”赵昚难得展颜一笑,狭长的丹凤眼笑起来有种别样的味道,“朕在请太上皇恩准为岳元帅平反之时,曾提及开武举恩科之事,上皇……一并准了,元泽你这就替朕拟旨,尽快昭告天下……”

“明白!还得让大家都知道,这是太上皇后悔当初误信奸佞之臣,冤杀了岳元帅,以至国无良将,如今广招贤才猛将,是要我大宋中兴之举!”

方靖远会意地笑道:“说起来,我还正好得了件宝贝,以后用这东西印起报纸……邸报来,效率可比雕版印刷高的多。”

“什么宝贝?从哪里得来的?”赵昚好奇地问道:“还不拿来让朕瞧瞧。”

方靖远指指慕峥带人抬进来的几个大箱子,说道:“都在里面了,还要劳烦皇上传个口谕,让大内工坊的能工巧匠先帮我熔些青铜做字模,把这活字印刷套装工具弄齐活了,下一步就好走了。”

“对了,皇上,我这边要盯着做字模和印刷机,这写诏书的事,是不是也另请高明?省得我写出来不伦不类,无法体现皇上您的雄才大略……”

“我看你是想偷懒吧!”赵昚看了眼箱子里乱七八糟的东西,对他简直有些恨铁不成钢,“你是不是忘了自己还领着御前制诰的俸禄,什么事都推给别人?”

“皇上前几日不还说张大人的文章做得好,要我好生学习吗?”方靖远毫不在意地说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皇上知人善用,当然要用人之所长。微臣虽没有亲笔替皇上制诰,但这活字印刷机做好了,一日便可印出千百份邸报送传天下,这功劳也不算小吧?”

“不算小!没见过你这等还敢跟朕讨价还价的!”赵昚忍不住伸手拍了下他的肩头,“以前也没见你斤斤计较如此会算账的,怎么当了回考官,就转了性子?”

呵呵,这可不是转了性子,是换了瓤子。只是这事大可不必跟他坦白,方靖远一本正经地说道:“昔日微臣只是皇上身边伴读,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如今知道皇上如此辛苦操劳,自然要多花些心思,想办法替皇上分忧。”

“说得好听!”赵昚笑了起来,就算明知道是彩虹屁,可有人这么哄着说着,谁不舒服?

他指着那箱《竹书纪年》的半成品纸页,说道:“既然要替朕分忧,那就想想,如何能防止这些东西传出去,引起混乱。”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加上有那位的手笔,堵是堵不住的。”

方靖远眼珠一转,想起今日辛弃疾带他去的那家茶舍瓦子,灵机一动,“堵不如疏,既然早晚都要传出去,与其等着别有用心之人传谣,倒不如主动出击。先入为主,到时候就算有新版本,别人也未必肯信。”

“哦?主动出击?那你打算怎么传,如何先入为主?”

方靖远干咳了两声,“这种文人雅士的事,自然要交给最合适的人去做……皇上放心,我会替您找人,保您满意!”

第二十三章 下里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