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拉看书 > 三国:我,谋士界的扛把子 > 第275章 郑玄论孝远

第275章 郑玄论孝远

东去春来,转眼便来到了建安四年。

学院一直正常开着,每隔三天放一次假,其余时间,实行封闭式管理。

这种教学模式与当下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区别,但无名书院从一开始便与众不同,因此也没有什么人有怨言。

即便是留下来的那几个小世家的子弟。

这些人都是家中有父兄识字的,因此也算初步开蒙了的。来到这里,很快便显露出超出寒门子弟的能力,不管是接受程度还是习字程度,都远远超过其他学生。

唯独有一点,与其他人在同一水平线上。

数学。

对于这个名词,按道理应该叫做算术或者算经的,比如九章算术、周髀算经便是以此为名。

但陈故坚持以数学为名,原因便是数算一道不只是算,最关键的还是数。“算”是运算法则,而数即是因素也是结果。

这种名称问题,自然没有人与陈故争辩,谁让陈故自己就是“数学”教材的编纂人呢。

数算一道涵盖颇深,陈故编纂的教材乃是回忆着小学课本而来,基本上只有四则运算和简单的图形计算。

四则运算在汉代之前便有论述,只是大多以加减为重,乘除略少。

而现在所熟悉的九九乘法口诀,在春秋战国之时便有流传,但与现代不同,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直至“二二如四”结束。

陈故将它更改了一下,变成从“一一得一”开始,至“九九八十一”结束。

而且,陈故的数学有一项最大的变化,那便是更改了书写规律。

中国古代文字的书写顺序是从右到左,自上而下。之所以这样,与很多因素息息相关。

比如古时候以右为上,自右书写以表示尊崇(中国古代以右为尊还是以左为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汉代时普遍以右为尊),按八卦方位左东右西等。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方便。

在纸张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承载文字记录的工具是竹简、木牍。一片一片的竹简、木牍被书写上文字,而后便到一起,便成了一卷一卷的书籍。

这就是竹简书。

在没有编成书籍的时候,人们右手写字,左手拿书简,自上而下书写,写完一条,便将书简放到右边,然后再从左边拿一片书简,如此循环往复。

最终编成书的时候,按照书写的先后顺序,自然就成了自右向左的顺序。

所以很是方便。

这一点逐渐形成了规矩和习惯,即便到了纸张已经普及的时候,依旧没有改过来,即便已经对使用造成不便了——纸张上自右向左书写,还要等到前面的字迹干了,否则极易沾染了墨渍、涂污了前面所写的文字。

而现在,陈故开始应用一种新的书写顺序:自左向右横向书写。

但陈故并没有硬性规定所有的书写都用这种模式,而是以硬笔速写、做数学题时采用这种顺序。

毕竟数学等式的表达,还是自左往右书写比较顺畅。

当然,这里面也有为以后用符号取代文字进行计算打下基础的意思。

最好被涂改的永远是白纸。

所以这些孩子即便刚开始很是别扭,但最终也养成了习惯,无非就是铅笔与毛笔不一样,数学与经义不一样罢了。

这点小改革被郑玄知道之后,竟然很是认可。

但理由与陈故的“方便书写”不同,乃是更加深入的、哲学的解释:

“陈孝远与三字经中留下辩证思想还不够,还要在日常中留下各处线索供人发掘。呵呵,其行事倒颇合老庄一脉的传承。

传闻老子或者生于陈国,而陈故家居齐地,虽然他不曾细说,但某猜测他或许来自田齐,多半乃是田齐后人又复原本姓。而田齐便是陈国公子完所立。

所以,或者陈氏先祖与老子便有交集,因而有其传承学识,这却也说不定。”

郑玄捋须沉吟,嘴角含笑道,

“看他立下书院,却不是大选州内俊杰之士,反而向平民要学子亲自开蒙;所教授的课程安排不是单纯的经学文字,反而更有数算一道;明明乃是书院,入学却先要进行军训……

呵呵,假使以士子为阳,平民学子便是阴;假使以经学为阳,数算便是阴;假使以学文为阳,行舞便是阴……

处处阴阳相对,处处又和谐统一,深得老子之学。”

弟子孙炎道:

“先生,我们是儒家一脉,若陈孝远学自道家一脉,这无名书院岂不是儒道混杂了么?!”

言下之意,郑玄这一脉乃是正经儒家弟子,若是掺杂了道家的学说,恐怕会让人非议,对郑玄不利。

郑玄笑道:

“道家如何?儒家如何?乃至世间诸子百家如何?!

老子生时,天下还没有诸子百家,老子之言、之行,被其余诸子共举。便是圣人,亦曾问礼与老子,便说其是圣人师也无不可。

这般人物,怎么会拘泥于一家一派?

叔然也看了三、百、千这一系列陈孝远之作,其文中虽有老子阴阳辩证之言,但更多的,难道不是仁、义、礼、智、信么?!

不但如此,更重孝义,五德仁为首,百善孝为先,陈孝远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反倒是旁征博引,以某看来,正是做学问的样子。

不但如此,他提出的格物致知,心和意的辩证统一,对某都有很大的启发。

叔然,不可因陈孝远身在俗世之中便多有贬抑,更不可小视于人。

你立志要钻研经义,那便更应该谨记圣人之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孙炎整肃衣衫,深躬到地:

“弟子知错。”

“我知道你一直想为尔雅作注,或可与陈孝远多做探讨。”

郑玄笑着道。

孙炎一愣,十分不解。

郑玄道:

“某昨夜读《易》,心血来潮,断定你未来成就当与陈孝远有关。因此,你要多多与陈孝远接触才是!”

“是!”

孙炎恭敬道。

郑玄精通古文今文,对《易》很有研究,乃是此道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