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拉看书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四十三回 众权贵娇横跋扈 汉君臣昏庸如故

第四十三回 众权贵娇横跋扈 汉君臣昏庸如故

此时此刻,西汉朝廷内部权贵豪族的争权夺利,愈演愈烈。外戚新贵阶层,也起了内争。

刘欣对驸马都尉董贤及其董氏家族的尊宠日盛,最终引起了丁、傅两家掌权之人傅太后、孔乡侯傅晏、侍中傅迁、大司马丁明等人的强烈嫉妒和愤恨。

皇帝刘欣的岳丈,孔乡侯傅晏,是河内郡河阳县人。因为这一层同乡关系,孔乡侯傅晏很早就与宜陵侯息夫躬认识,而且关系十分友善,相处十分融洽。

息夫躬年轻之时,曾经做过博士弟子,而且非常喜欢学习,曾经拜师学习《春秋》等典籍,博览传记及百家之书。

加之息夫躬的仪表堂堂,谈吐不凡。孔乡侯傅晏等熟悉之人,都称赞息夫躬,是奇异之士。

息夫躬因东平王刘云案件,重新被皇帝宠信以后,越发恣意任性,雄心勃勃,与孔乡侯傅晏的关系,也更加亲近。

眼见驸马都尉董贤的宠爱,在所有佞幸之上,孔乡侯傅晏、息夫躬等新贵,都十分嫉恨。

于是,孔乡侯傅晏,与息夫躬秘密谋划,希望能够帮助,息夫躬取得辅政大臣的地位。

如此,此长彼消,就可以抵消驸马都尉董贤的影响和权势,甚至削夺驸马都尉董贤手中的权力。

两人计议已定。

皇帝刘欣,自继位以来,一直多病多灾,久病缠身,一直忧虑他人,诅咒谋害皇帝,觊觎皇位。

即位以后,就有人诬告中山孝王刘兴母亲冯太后,以巫术诅咒皇帝,阴谋扶立中山孝王刘兴之子刘箕子为帝。

刘欣祖母傅太后,与中山冯太后早有私怨,趁机挟私报复,下旨严惩,冯太后和她的弟弟宜乡侯冯参等人,都蒙冤自杀了。

自此以后,刘欣对宗室诸王侯爵的猜忌愈盛。宗室诸王侯爵都诚惶诚恐,忧心忡忡,生怕大祸降临。

后来,息夫躬得知东平王刘云夫妻祭祀山石之事,大喜,遂和孙宠秘密谋划,两人联合上书朝廷,告发东平王刘云反叛。

在息夫躬、孙宠两人的诬告下,东平王刘云、刘云的王后刘谒和舅舅伍宏等人,都因罪蒙冤被杀。

为了奖励举报叛逆的有功之臣,刘欣遂提拔孙宠,做南阳郡太守,为方阳侯;任命右师谭做颍川郡都尉,关内侯,宋弘和息夫躬,则同任光禄大夫、左曹、给事中,晋封息夫躬为宜陵侯。

孙宠、息夫躬两人,每人都领有一千户侯爵的食邑。右师谭受封关内侯之爵,也领有食邑若干。

息夫躬封侯,担任光禄大夫、左曹、给事中以后,受到皇帝刘欣的宠信,便多次进见皇帝,谈论政事,指陈得失,无所回避。

有了东平王刘云夫妻,被息夫躬、孙宠陷害至死的前车之鉴,大臣们都十分畏惧息夫躬。

所以,遇见息夫躬之时,文武大臣都十分恐惧,不敢正视息夫躬,害怕遭到弹劾,被弄得家破人亡。

受到皇帝的宠信以后,宜陵侯息夫躬,越发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孔乡侯傅晏与宜陵侯息夫躬等,仗恃皇帝宠信,权欲不断膨胀,开始不满足于如今的官职。

于是,三公之位,成为了孔乡侯傅晏、宜陵侯息夫躬一心渴求得到的东西。

给事中息夫躬,与孔乡侯傅晏聚在一起,私下里交谈对国家大事的看法。

给事中息夫躬,感触颇深,雄心勃勃地对孔乡侯傅晏说道:

“孔乡侯大人:

陛下年青聪明,英才盖世,可惜被驸马都尉等奸佞小人,欺骗蒙蔽了双眼,以致误国害民,坏了朝廷大事。致使,朝政积弊很深,积重难返,一直没有什么起色。

如果我辈,取得辅政大臣的尊位,定能够大展宏图,协助皇帝陛下,兴利除弊,做出惊天动地、开天辟地的大事,建立中兴社稷的千秋伟业,青史留名。”

孔乡侯傅晏,虽然是皇帝岳丈,但因为刘欣特别宠爱董昭仪兄弟姊妹,女儿傅皇后,被刘欣日益疏远的缘故,也深有怨言,深有同感,于是赞赏给事中息夫躬的伟大志向道:

“给事中大人,言之有理!

陛下宠信驸马都尉,实在太过分了。而驸马都尉,却庸庸碌碌,并无才干。而那些三公大臣,也尸位素餐,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致使国家衰颓至此,令人愤怒遗憾。

大人有经天纬地之大才,屈居给事中之位,伟大抱负,不能够伸展,令人十分遗憾。

傅谋不才,愿意与给事中大人一道,协助陛下,兴利除弊,建立中兴伟业,光耀后世。”

孔乡侯傅晏,与给事中息夫躬一拍即合。给事中息夫躬急忙许诺道:

“多谢孔乡侯大人的支持。灰尘不会自己扫去,某人一定加倍努力,促成陛下做出决断,兴利除弊,铲除奸佞,不辜负孔乡侯大人的鼎力相助。

有朝一日,某人被陛下委以重任,一定不会忘记,孔乡侯大人鼎力相助的赫赫功勋。”

给事中息夫躬,慷慨激昂地向孔乡侯傅晏许诺道。

于是,给事中息夫躬,开始不断秘密上奏皇帝,逐个诬蔑朝中有名望的公卿大臣,希望能够,谋夺他们的位置。

大司马丁明,是皇帝亲舅,皇家至亲,息夫躬不敢把大司马丁明怎么样。

于是,大司徒王嘉、御史大夫贾延等三公,首当其冲,率先受到了孔乡侯傅晏与宜陵侯息夫躬等人的弹劾。

朝会结束,刘欣下旨,单独召见宜陵侯息夫躬,研讨军国大事。

见皇帝单独召见,给事中息夫躬大喜过望,遂利用这个有利的机会,向皇帝控告大司徒王嘉、御史大夫贾延等三公大臣说道:

“陛下:

微臣私下以为,如今朝政混乱,民不聊生,国运衰退,都是三公大臣,没有一心一意地忠于陛下,为陛下竭尽忠诚、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地做出应尽的努力,而造成的。

臣发现,大司徒大人(王嘉)刚愎自用,性情刚强而又急躁,根本听不进任何逆耳之言,不可以重用信任。

御史大夫大人(贾延),身负国家的监察重任,却懦弱胆怯,不敢尽职尽责,办事也没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够称职。

左将军大人(公孙禄)、司隶校尉大人(鲍宣)等文武大臣,都是外有刚直不阿的虚名,而实际上,却性情愚陋、迂腐可笑,不熟悉朝廷军政事物政事的运作,只知道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最终无所作为。

更加可恨的人,这几位大臣,都不忠诚于陛下、不能够一心一意地为国选能,而是采取任人唯亲,违背陛下任人唯贤的教诲。

他们提拔任用的各曹以下官员,也大都是他们的亲族好友,一个个都才能平庸,蝇营狗苟,不值得一提。

如今,朝廷内外交困,令人忧虑万分。如果朝廷突然发生变故,有盗贼反叛之臣,奋起作乱,攻打城市乡村,甚至将锋利的武器,指向皇宫禁地,陛下究竟改怎么办呢?

请问陛下,您将和那些忠诚烈士一道,去防备和斩杀这些犯上作乱的盗贼匪徒呢?

如果大汉东方边境,出现盗贼匪徒,而北方的匈奴汉军军队,趁机大事侵犯,进犯皇家宫阙,陛下该怎么办呢?

到了那时,边境危急万分,天下骚动不安。京师长安,虽有勇敢的禁卫军士卒、配备精良的兵器,却没有良将统领,谁将为陛下,迈出英勇无畏的步伐,而率先讨伐盗贼匪徒呢?

到了那时,告急的军事文书,飞速传递,将集中汇集于京师长安。讨伐的檄文,也会接连不断地传到朝廷。

平庸无能之辈、懦弱胆怯之徒,将会心烦意乱,不知所措,只知道畏缩不前。

那些稍有决断的人,即使引咎自杀,或者夷灭他的亲族,还有什么作用呢?

请问陛下,到了这种时候,即使处罚他们,对于解救危难,又有什么用处呢?

所以,臣以为,未雨绸缪,乃是英明睿智之举,希望陛下明鉴。

因此,臣强烈建议,希望陛下果断行动,亲贤远佞,开拓贤人上进之路,罢黜那这些尸位素餐、庸庸碌碌的俗人,任用富有远见的贤能异士,以匡救时弊。

只有如此,中兴大汉的大业,才有可能顺利实现。陛下也才能够成为,尧舜一般的英明之君。”

刘欣听了给事中息夫躬的谏言,大为欣赏,点头称是,笑眯眯地赞扬息夫躬说道:

“给事中大人言之有理,多谢大人提醒!朕听了爱卿之言,是茅塞顿开。

朕也早就有如此的忧虑和担心,正是由于贪婪庸俗、碌碌无能之辈,在朝廷掌权,才造成了如今朝政的窘困。

朕一直饱听,圣人和先祖的教诲,深知贤人英烈,是先祖圣贤治理帝国的依靠。

朕只是考虑到朝廷的稳定,才对这些碌碌无能之辈,忍受至今,没有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处置。

请爱卿放心,朕将努力改变这些状况,清明吏治,不被尸位素餐的奸佞小人,无能之辈,贻误国家大事。”

给事中息夫躬,闻言大喜,又继续向刘欣进谏说道:

“陛下:

臣一心为国,忠于陛下,以陛下的英明睿智的旨意,作为臣行动的宗旨和准则。

实际上,臣并不是与朝廷的宰相,等三公大臣,有什么私人恩怨,或者有什么过节,而欲上书陛下,弹劾指责他们,而是事实的确如此,没有半点虚言诳语。

宰相,御史大夫等三公大臣,安于其位,不思进取,他们只知道空谈误国,积弊很深,陛下想必也十分清楚。

就是这些庸庸碌碌的大臣,致使陛下复兴大汉的宏伟梦想,至今依然是空中楼阁,镜中水月。

臣私下以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陛下踏踏实实地效忠做事,胜过无数的豪言壮语。

当初,秦王朝因开开凿郑国渠,而富国强兵,臣非常欣赏,以为非常值得我们效仿。

只有国家富裕,百姓安宁,才能够谈得上中兴社稷。

现在的京师长安三辅地区,土地肥饶辽阔,可是却常常遭受,旱魔戕害,下层百姓,深受其苦。

臣私下以为,可根据地势和水源的情况,大肆在长安三辅属地,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

如此,则国无饥民,人人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盛世,就指日可待了。”

听了息夫躬兴修水利、富国安民的建议,刘欣十分兴奋,热血沸腾,越发欣赏息夫躬的意见,对息夫躬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大声赞扬息夫躬的建议道:

“宜陵侯大人远见卓识,令人钦佩。

兴修水利,灌溉农田,是千秋伟业,必将造福万千百姓。如果能够成功,朕必将千秋万代,感受万千百姓的赞颂,定能帮助朕,建立盖世功业。

请爱卿带着朕的符节,兼理三辅治水,完成这一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光耀后世。”

见皇帝安排治水肥缺,给事中息夫躬大为兴奋,毫不迟疑地一口应承道:

“多谢陛下信任。

臣早就已经设计好了规划,只要凿通长安城的城墙,把漕渠开到太仓附近,就能够减轻转运天下粮食之劳,减轻京师缺粮之弊,带来一劳永逸之利。

陛下也必将,因为此造福百姓万世之举,而流芳百世。”

刘欣被息夫躬的宏伟蓝图所感动,顿时热血沸腾,大声称赞息夫躬道:

“好计划!朕立即将宜陵侯的计划,交于三公九卿讨论。讨论完善以后,立即予以实施。”

息夫躬得到皇帝赞许,得意洋洋地告辞皇帝而去。

很快,刘欣下旨,将息夫躬的治水计划,提上议事日程,交与朝廷的大臣们,进行详尽议论。

不料,朝廷的文武大臣,却给皇帝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大臣们大都表示反对。

大司徒王嘉,首先发表意见道:

“陛下:

如今国库空虚,百姓凋敝,根本无力治水。臣私下以为,给事中息夫躬大人的治水计划,不切实际,恐怕最终会劳民伤财,一事无成,绝不可行。”

见反对者甚众,国家财政,的确非常窘困,难以支付治水所需,刘欣也无计可施,答应大司徒王嘉道:

“诸君:

给事中大人治水的计划,的确是造福百姓,光耀后事的伟业。

既然爱卿们都不赞同这个计划,国家财赋的确也难以解决,就暂时作罢,等国家赋税收入,稍稍好转以后,再行实施。”

息夫躬见自己的治水计划,无法实施,惆怅不已,只好放弃,但心中怨恨大司徒王嘉等人不已,于是忿忿不平地对孔乡候傅晏说道:

“孔乡候大人:

治理水患,整治漕运,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民之不保,何谈兴国呢?都是大司徒王嘉,这班迂腐颟顸的家伙,阻止了我与陛下制定的伟大治水计划的实施。”

给事中息夫躬,对大司徒王嘉等三公越发痛恨,开始另谋计策,打击大司徒王嘉,报仇雪恨。

正巧那时,匈奴汗国单于栾提知,突然生病了,不能按照以前与汉朝廷的约定,前来长安,朝见皇帝。

给事中息夫躬遂认为,匈奴汗国单于栾提知,可能包藏祸心,遂抓住时机,趁机上奏皇帝,向刘欣提出建议,警示刘欣说道:

“陛下:

匈奴汗国单于,本应当在本年(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十一月入塞,如今却找借口推脱,声称自己生有重病,不能前来京师,朝见皇帝。

微臣以为,这一定是单于使诈,这里面肯定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

臣暗中怀疑,可能栾提知另有所图,恐怕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不能不引起陛下的高度警惕。

微臣发现,如今乌孙王国的两位昆弥(大小国王)势力弱小,软弱无能。

而逃亡在外的乌孙王国贵族卑爰疐,已经拥有十万部众,势力十分强盛。

为了寻找自己的外援,乌孙王国贵族卑爰疐派人东去,与匈奴单于栾提知秘密进行勾结,还派他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去侍奉匈奴汗国单于栾提知。

微臣私下担心,恐怕乌孙王国卑爰疐这个首鼠两端的家伙,会与匈奴汗国单于栾提知秘密勾结,联合起来,一道去吞并乌孙王国。

如果真的这样的话,那西域诸国的局势危也。乌孙王国被匈奴汗国吞并后,则匈奴汗国的势力,就会更加强盛。

臣私下担心,恐怕西域诸国,必将陷于险境。

微臣建议,可以让归降朝廷的西域胡人,假扮乌孙王国卑爰疐的使节,来长安上书皇帝说道:

‘陛下:

臣之所以派遣自己的儿子去侍帝单于,并不是想亲近、信任他,而实在是因为惧怕匈奴汗国的势力。

但愿天子大发慈悲,下旨告诉单于归还臣的儿子。臣愿意帮助戊已校尉,保护恶都奴的边界,一道拱卫大汉帝国,保卫边塞安宁。’

请求借天子之威,对匈奴汗国单于施加压力,让其归还人质,趁机把奏书交与主管机关处理时,传达给各位将军,让匈奴汗国在京师长安的使者,知道这件事情。

这就是所谓:‘上等的战术,是挫败敌人的阴谋。其次的战术,是断绝敌人的外援。’

如此,则可以建立万世和平。”

见到息夫躬的建议以后,刘欣非常欣赏,很是高兴,对息夫躬的计谋十分赞赏。

刘欣满面笑容,十分高兴地对着小黄门小肉墩等亲近侍从,称赞息夫躬道:

“宜陵侯足智多谋,良策频出,个个高瞻远瞩,充满真知灼见,真是朕的张良萧何啊!

朕看到宜陵侯的计谋,已经跃跃欲试,恨不得大干一场。小肉墩,朕的小亲亲,你快来啊,速诏宜陵侯进宫,商议国家大事。”

刘欣兴奋地命令侍从小肉墩道。

“谨遵陛下旨意。肉墩立即前去,召宜陵侯大人,来与陛下单独讨论军国大事。”

侍从小肉墩答应道。

听见皇帝召见,息夫躬越发踌躇满志,急忙进宫与皇帝协商,贡献机宜。

与息夫躬咨询磋商以后,刘欣对息夫躬的计谋越发欣赏,对息夫躬的计谋坚信不疑。

不久,刘欣下旨,举行专门的御前会议,召集公卿、将军等文武大臣,在朝堂上公开盛大地讨论,如何去实施息夫躬的谋略,制约塞外蛮族。

左将军公孙禄,一向老练成熟,晓畅军事,以足智多谋著称,对边塞问题很有真知灼见。

对息夫躬的计策,公孙禄却不以为然,并不赞同实施息夫躬的阴谋诡计,去应对边塞诸国。

当文武大臣大都顺从皇帝之意,在朝堂上齐声赞颂息夫躬的计策之时,公孙禄的脸色更加不愠。

歌功颂德的声音,越来越声势浩大,公孙禄不禁皱紧了眉头,思忖道:

“难怪朝廷的事情越来越不顺,朝堂上尽是歌功颂德,阿谀奉迎之语,令人忧心。

陛下听不到真实的声音,怎么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呢?

我一定要不避嫌疑,尽力规谏陛下,不要无事生非,在边塞挑起祸端。”

看见群臣不顾朝廷大局,对皇帝阿谀逢迎的丑态,左将军公孙禄再也忍不住了。

公孙禄立即出班,当着皇帝和众臣之面,公开与息夫躬唱起了反调,驳斥息夫躬的建议说道:

“陛下:

请听老臣一言。臣私下以为,息夫躬大人的计策实不可取!

我们中原王朝历代君王,都是倡导以德治国的原则,经常依靠威望和信义,令蛮族归附,让他们伏首听命。

息夫躬却先设诈谋,提议以阴谋诡计,去对付匈奴汗国以及边塞诸国,向陛下进献这种不讲信义的短视计策,陛下是绝对不能够批准的。

况且,匈奴汗国对我们大汉朝廷是有功绩的。依赖先帝的恩德,匈奴汗国自称藩属,替大汉朝廷保卫北方边塞,抵御边塞蛮夷的侵犯,已经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现在,匈奴汗国单于栾提知因为患病,不能前来京师长安,朝贺皇帝,亲自派自己的使者前来陈告自己的情况,并没有失去臣子的礼节。

我们自称天朝上国,乃礼仪之邦,怎么能够肆意地猜测他们的动机不纯,说他们心怀欺骗,行事奸诈呢?

臣公孙禄敢于向陛下保证,只要陛下以诚待人,恩威并重,直到臣死,也不会看到匈奴汗国成为边境忧患的情况发生。”

息夫躬见公孙禄阻挠自己的计谋,大为不满,一手拉扯公孙禄,一边阻止公孙禄的发言说道:

“请公孙将军不要误会某人的意见!臣是为国家利益设计,防微杜渐,才希望在事变未发生之前,预先推测出还未形成的阴谋诡计,就先设下防范的措施。

臣这是为万世安危着想的伟大计谋,不是那些凡夫俗子,所能够理解的。

而公孙将军你,却没有什么计谋去贡献国家,只想以你的有生之年,看不见匈奴军队侵犯边疆事变的发生,这一类空口无凭的话语,来向陛下保证,匈奴汗国单于的忠诚。

陛下啊,你英明果断,最有远见,最能够明辨是非。

陛下一定可以看出,臣的意见跟公孙禄的意见,不可同日而语。

臣与公孙禄的意见,究竟谁高谁低,谁高瞻远瞩,谁鼠目寸光,可说是不言而喻,不言自明的。

请英明的陛下定夺,听取臣的计谋!”

刘欣见息夫躬见公孙禄争执,可能没完没了,影响计谋的实施,于是表态,赞同息夫躬的计策说道:

“诸位爱卿:

朕以为,宜陵侯的意见很好很好!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宜陵侯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提出预先防备蛮夷阴谋诡计的意见,无论如何都是没有错的。

当断不断,必受其害。好了!此事就不用再议了,朕已经有了主张。

宜陵侯大人,大司徒大人,请你们两位留下,诸君请退,各回各的衙署办事!”

刘欣挥手,命参与讨论的文武百官统统退下,单独留下给事中息夫躬,大司徒王嘉两人,与他俩一道,继续磋商防范边塞蛮夷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