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拉看书 > 我在远古修真界的时光 > 第250章 瓦片与门户

第250章 瓦片与门户

一切筹备妥当,苏晓留下采集队半数人力,正式启动围墙加固工程。方法并不复杂,只需在后侧搭建一米高的平台,为了保证站立舒适,平台宽度颇丰,足有七十多厘米,这是经过实践验证的理想尺寸,无论何种动作,人们站上去都能保持稳固。

为了坚固耐用,苏晓还吩咐挖掘砖块厚度的地基,虽非深邃,但对于这小型结构已然足够。

施工迅速,外围由两层砖石堆砌,中间夹两层支撑,其余部分则填充以复合土壤,顶部再覆两层砖石,坚固无比。

此项工作并不繁复,即便是经验不足的妇孺也能胜任。加上部落其他成员,四十多人的团队一天可砌出六七十米长的围墙,效率极高。

苏晓思索着如何进一步强化城墙顶端,如今那儿仍旧空荡,一旦有人站起,大半身躯便会暴露,显然不够安全。于是,他构想着将之改建为类似古代城墙的雉堞,让众人能隐蔽其后,既便于侦察,又能进行防御。

这样的设计尤其利于弓箭手,雉堞形状能确保他们安全地发射箭矢,同时其他人也能保持警戒姿态,裨益匪浅。

有了构思,苏晓立即着手建设,拆除了原先的墙头小棚,它们并无太大效用。城墙由砖石与三合土混合筑成,三合土经固化后的防水性能出乎意料的好,即便连续数日大雨,城墙依旧稳固,表面虽稍显柔软,但阳光一照即恢复正常。

将来如有条件,或许可以建造防风雨的棚屋,但这只是锦上添花,毕竟在这时代,下雨天鲜有部落会发动袭击。除腾蛇部落外,其他部落在雨中行动都极为困难,更不必说战斗。因此,建不建雉堞并无太大区别,实用性有限,性价比较低。

苏晓设计的雉堞并不高,扣除下方的平台,顶部仅留一米有余的空间。如此,再往上建五六十厘米便足够。部落中的族人大多身高不超过一米六七,过高反而是浪费。加上雉堞,城墙将达到两米七八的高度,若防守得当,非数百精锐无法轻易攀越,更何况腾蛇部落的武器在周围部落中独占鳌头。待完工后,苏晓自信满满地说,就算周边部落联合来袭,也无法撼动腾蛇,先进的武器就是他们的底气。

经过反复修正,苏晓打造出心中的雉堞,外形类似后世所见,外宽内窄,便于向外观察,且为弓箭手提供了广阔的射击视野。两侧弓箭手协同,几乎能在不暴露头部的情况下覆盖所有角度。

两座壁垒之间,间隔足有半米之遥,这样的间距是为了容纳那些挥舞长矛与魔法矢的战士,他们的动作若无法舒展,实乃一大憾事。而且如此设计还能节省砖石,毕竟原本的蓝图并未包含这项改动,加建壁垒意味着消耗更多砖石。为了确保其坚固,苏晓决定全部采用砖石堆砌,尽管这是一项繁重的砖石消耗。

幸运的是,双窑同时运作,足以供应所需,但部落中的人力因此捉襟见肘。苏晓只得向狩猎队借调几人,此刻天色已逐渐寒冷,暂时抽调几人影响不大。再过些时日,即便留下这些人,部落也足以应对。

尽管狩猎队的猎获渐减,但采集队挖掘回的魔法根茎却持续稳定,波动微乎其微。据桑他们报告,枯萎的蔓藤易于挖掘。苏晓最爱葛根,每隔数日便炖煮一次,虽非主食,但闲暇时嚼几口,滋味甚佳。

葛根具有疏通灵脉的功效,平日里食用少许,益处多多。虽单服难以显出显着效果,但总胜于无。苏晓有时还会制作活络气血的魔法膳食,故部落成员在劳动中非重伤,仅需一夜休憩,便可恢复如初,这自然也离不开他们强健的体质。

除了加固城墙,苏晓还与陶、瓷和公输探讨陶瓦的形式。他以往见过的瓦片已铺设完成,只知道外观,具体制作尚需深思。无论今年能否普及,先做出样本总是可行的。

陶瓦形态各异,仅苏晓知晓的就有数种:半圆形、拱形、波纹状,甚至平板。然而最常见的仍是波纹状,瓦片间可重叠,形成优良的防水屏障。至于小巧的拱形瓦,苏晓并未打算制作。

其一,尺寸较小,所需数量庞大。既然皆需模具塑造,小瓦无疑更耗时。此外,据苏晓所知,铺设小瓦也需精湛技艺,目前部落更适宜使用简易之物。

连苏晓都无法准确描绘,众人只能摸索前行。幸而他能大致描述,大家依照他的指示逐一尝试。更换瓦片不必急于一时,加固城墙还需时日。各门口的设计正在重新构思,力求打造难以人力攻破的结构……

围墙的重建工作将在几处大门区域展开,每个入口的重塑恐怕需时三两日之久。苏晓构思着,要依照他梦境中古老王国的城门样式,将门设计成拱门形态,使得门可以藏于门洞之内,提供坚实的防御,至少能免于风雨侵蚀。

苏晓和公输商议,门的厚度应尽可能增厚,至少要比部落现存的更加坚固,目前定下的标准是超过十厘米,但最终仍需视制造难度而定。若制作过程顺利,进一步加厚也是可能的。

当前的门是他们仅凭一把柴刀造出的,外观粗陋不堪。虽勉强可用于简陋房屋,但作为部落的大门则显得过于简朴。况且,部落如今已有能力改善,正好趁着围墙修建之际一并改造,这是早晚都要面对的任务。

下方的平台建设迅速,仅三天已近完工一半。部落背靠小山,与土壁相邻,需要建造的部分仅约百米。这次扩建也让池塘的面积稍有增长,虽然不大,但照此速度发展,不久之后,部落的池塘或将与小溪连成一片,尽管目前还相差甚远。

池塘内养育着部落近半数的鱼类,但数量多不代表尺寸大,大多是小型鱼苗。它们更重要的作用是储备资源,要长到可食用的大小,还需数年的光阴。

受限于围墙,池塘只能向东延伸,无法拓宽。西边是围墙,陶砖深埋其中,迁移极为困难;东侧则是自然形成的崖壁,更无法触及,那是大自然的护盾,苏晓不会愚蠢到去破坏。这两大障碍,阻碍了池塘的扩展。

如今,部落成员若需洗涤简易物品,直接在池塘进行,省去了走出部落的麻烦。但日常饮水仍以小溪为主,毕竟池塘的水并非真正活水,水质与口感略逊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