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拉看书 > 四合院,那些年,那些事 > 第18章 困难

第18章 困难

吃过饭后,王总工在小食堂简单说了两句,留给大家放了半天假。

路上回去的时候,叶远哭丧着脸:双倍工资不好拿啊!从明天开始,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休息日,下班时间待定,一直到任务结束。

上面的要求是,年前最好完成,任务重,时间紧。

一到家,娄晓娥一脸诧异:“今天怎么这么早?”

叶远叹了口气:“明天开始就要加班了,没有休息日了。”

娄晓娥淡淡应了一声:“哦!”

叶远看着这位正在看书的大小姐问道:“中午吃了没?”

娄晓娥头也没回:“你不在,不想吃。”

叶远眉头直跳,这话听着怎么不对味了。

叶远将大衣穿上:“走吧,大小姐,出去逛逛!”

娄晓娥立马来了兴趣,风风火火的跑到自己屋里,换衣服去了。

叶远趁着这段时间,推着自行车出了四合院。

大门口,没有看到三大爷,这小老头,这两天不知道干嘛去了,好几天没见到他守门了。

叶远点了一根烟在胡同拐角处等娄晓娥,一根烟抽完,娄晓娥出来了。

坐上自行车,娄晓娥问道:“想去哪逛逛?”

叶远想了想:“要不去新街口百货?”

娄晓娥点点头:“你定就行。”

叶远也不废话,哼哧哼哧的蹬着自行车,一个小时后,两人到达新街口百货。

这个百货大楼是59年开始营业的,东西很全。

两人从一楼开始逛,一直逛到下午,才从百货大楼拎着东西出来。

晚饭在外面吃的,回到四合院时,已经七点了,天都黑了,两人分开,一前一后,进了院子,各自回了自己屋里。

叶远表示,逛街好累!

主要去这个年代交通不便,最方便的还得是自行车。

娄晓娥买了几件衣服,叶远也买了一套,再就是吃的用的,叶远还想抽空趟农村呢,空间里就那么几样东西,得丰富一下。

关上门,意念一动进入空间,种下的玉米已经一米多高了,绿油油的看着喜人。

今天叶远买了苹果,橘子,冬枣,吃的核正好试试,能不能种植。

跟往常一样,看了一眼诸天万界碑,上面的灵值显示。

太一灵值:5

这么多天,也就增加了4点,叶远发现,这个东西,跟空间里种的作物长势有关。

玉米有半亩地,一米高了。

其他的黄瓜,西红柿,小油菜,萝卜四种占了差不多一半,除了原来鸡笼的地方空着,还有黑土地边缘,有大概一米多宽的一圈。

叶远想了想,出了空间,拿出今天买的的苹果,橘子,冬枣就开始剥籽。

叶远手里的水果票不多,也就五斤,今天全霍霍光了。

苹果2斤,橘子1斤,冬枣2斤。

叶远围着火炉子边吃边剥,苹果啃了两个就干不动了,橘子,冬枣倒是能多吃点。

叶远为了种子也是拼了,整整一个小时,叶远揉着肚子,看着手里的两把种子,暗叹:明天会不会蹿稀。

点上一根烟,叶远进了空间,沿着黑土地边缘,每隔一段种上一颗,两把种子,也就刚够种满的。

然后浇上空间水,就等发芽长大的了,以后就不缺水果吃了。

扔掉水壶,叶远沿着黑土地外围的黑色岩石,走了一圈,捡了十个鸡蛋,三只老母鸡枯木逢春,三天前已经开始下蛋了。

基本上每天一个,两只大白鹅又胖了一圈,等再长长,留下种子就可以起锅烧油了。

做完这些,叶远喝了杯空间水就睡了。

明天开始,开启痛苦的生活。

第二天一大早,来到一间小办公室报到,等小组人员陆续到齐。

王总工,领着大家来到一间生产钢材的车间。

“这间车间的轧钢出了问题,暂时停用了,厂里把他拨给我们用于实验。”

众人来到轧钢机前,叶远一看型号,是一台苏联的老旧淘汰设备,还是4500mm二辊式厚板轧机,按照人家目前的技术水平,基本上已经装备了大型宽厚板轧机。

叶远回忆一下学过的知识说道:“无缝钢管是用钢锭轧制成圆钢,经过热穿孔得到管坯(毛管),然后经热轧、冷轧或冷拨制成无缝管。”

“无缝钢管生产设备的生产工艺有很多,不管是连续轧管、周期轧管、顶管生产还是挤压管生产工艺,都需要把圆钢或者管坯采用中频加热炉加热到工艺温度,进入轧制机或者挤压机生产无缝钢管,后续在进行矫直整形、切管打标、成捆入库。”

王总工满意的看了一眼叶远赞叹道:“小叶说的很对,咱们厂要想生产无缝钢管,必须得对这台机器大改。”

“以咱们的技术水平,要做到机器改装,是很难的,但是没有办法,目前国内的生产设备紧缺,咱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了。”

“大家都说一说思路吧!”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开始讨论,最终讨论出一个可行的办法。

按照图纸,先拆机研究,修复这台机器,然后再研究改进画图进行改装实验。

大致的思路就是这样,但是七个人完成如此巨大的工作量,是很难的。

讨论过程中叶远提了个问题:“王总工,有些零件的加工,需要用到特种钢材,这方面咱们能解决吗?”

王总工捏了捏眉心:“一步一步来吧,先把这台机器修复了再说,咱们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困难是肯定的,咱们要做的就是解决困难。”

叶远点点头,我们的先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前进的,要技术没技术,要材料没材料,摸着石头过河,遇到一个难题,解决一个难题。

众人拿出图纸,一部分一部分的分类研究,图纸上都是俄语,在座的除了王总工,大部分人都是半调子水平。

王总工带着两个工程师开始翻译图纸,查找技术漏洞,一个姓马的八级工程师带着三个10级技术员从最简单的部分拆机,并和图纸对比。

按照毛子的德行,这里面肯定有技术漏洞,不解决这个,别说改装了,修复都无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