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拉看书 > 大秦:想让祖龙当第一,有错吗? > 第28章 太平天子,爱屋及乌

第28章 太平天子,爱屋及乌

【洪熙元年,明仁宗病故,长子朱瞻基登基为帝。

明朝新一代帝王的登基,总是伴随旧帝妃嫔的殉葬。

在殉葬名单中看到一个名字,孙淳雅眼中涌上恐惧。

带着无措,她望向自小陪伴自己一起进宫的嬷嬷。

“嬷嬷,不是说嫔妃无所出者殉葬吗?”

可郭贵妃,分明孕有三子啊。

另一个看到了名单的人立即向翊坤宫赶来。

“阿泱。”

看见来人,孙淳雅像是看到了主心骨,奔向他的怀抱。

“莫要害怕,有我在。”

可是,就是怕你不在了啊。

默默吞下想说的话,孙淳雅只是将他抱得更紧了一些。

爱人刚刚登基,现在无论想做什么都得细细考量,绝不可因为自己多生事端。】

明成祖就知道,肯定有另外的原因使孙子如此快速废后。

只是没想到,居然是张氏的原因。

能让有子的妃子殉葬,只有两种情况,一是皇帝逝世前指名道姓要她殉葬,二是先皇的皇后从中作梗。

很明显,郭氏的悲剧是第二种情况造成。

太子府内,刚刚温情瞬间消失,朱高枳觉得眼前的妻子有些陌生。

他知道自己宠爱郭氏,确实有些过分,可是没有想到张氏会做得如此之绝。

什么可以让一个受宠无比的贵妃甘愿赴死?

很简单,只要她是一个母亲。

【宫廷礼制,皇后才能受金册金宝。

向张太后请示后,朱瞻基破例赐予贵妃孙氏金册金宝,以显恩宠。

虽然爱人什么都没说,孙淳雅却明白他心中所想。

几次暗示,都被孙淳雅摇头拒绝,朱瞻基只好等一个时机出现。

即位后,朱瞻基越来越忙,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一旁观望的孙淳雅很是担忧,为了让他开颜,特意专门去学了辨别蛐蛐之法。

作为“蛐蛐皇帝”,爱人如此,朱瞻基自是喜不胜收。

为了迎合他的喜好,宫中时常会上演一幅神奇的画面。

身穿龙袍,尊贵无比的皇帝蹲在地上观察小动物,一旁穿着特赐凤袍的贵妃也蹲在旁边陪他,两人时不时还相视一笑。

细细观摩后,朱瞻基便会将今日所见画下来,孙淳雅则是在一旁磨墨。

宣德二年,贵妃孙氏有孕,明宣宗欣喜若狂。

同年,孙淳雅诞下一子,朱瞻基赐名为朱祁镇。

次日朱瞻基召见大臣夏元吉,杨士奇,杨荣商议。

得知贵妃生子,大臣自是知道皇上想要做什么。

之前甚至没有这个理由,朱瞻基都多次暗戳戳问询大臣对废后的看法。

开始大臣还会认真回答,可每次朱瞻基都会表示:

你们说的很对,但是朕不听。

果然,坐下还没三秒,朱瞻基就出声了。

“朕年过三十都未曾有子,如今上天怜见,让贵妃有了一个儿子,母凭子贵,自古如此,可皇后该如何处置呢?”】

『你瞅瞅他,他就差没把我要废后,你们快给我想办法摆在脸上了』

『我一直只知道明宣宗斗蟋蟀、烤二叔,御驾亲征使北戎不敢南下,没想到他居然还是这样的明宣宗』

『靠哈哈哈哈哈哈为什么这么押韵』

『冷知识:他被史学家评价功绩不输朱元璋,称为太平天子』

『帝后一起观察小动物也太萌了吧』

『明宣宗居然还会画画?哇靠我一直以为他重武轻文来着』

『谢邀,明宣宗真的被师傅打过小报告,说他重武轻文』

『哈哈哈哈哈然后就在端午被打脸了』

『什么瓜什么瓜』

『没有瓜,就是明成祖突然出上联:万方玉帛风云会』

『明宣宗立马对出了下联:一统山河日月明』

『真的好好笑,大臣们为了阻止废后说的口干舌燥,明宣宗肯定在心里默念:说挺好,让我想想找个什么理由废后好呢』

『再说亿遍,胡皇后实惨』

明成祖默默叹气,这个臭小子还真是......

这些大臣可都是大明的肱骨之臣,居然要帮着他一起违背祖制。

看他们这认命的样子,就知道朱瞻基肯定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了。

罢了,都已经是太平天子了,做到这份上了,不能对他太苛刻。

不过他也没有放过那句“烤二叔”,看来他的二儿子干了太多事情,让朱瞻基没有办法再容忍他了。

正在往回赶的朱高煦突然觉得有点冷,也不知道是不是要进京赶“烤”。

明太祖也是彻底对这个尚未出生的曾孙有了兴趣,功绩不输他?

倒是想看看这位曾孙到底做了什么,让后世之人有如此高的评价。

北平的朱棣夫妻也很好奇,这个孙子是谁培养出来的。

不仅武能上马定乾坤,文能画画对对联,后世之人还评价甚高。

【总之,经过胡皇后三次请辞,孙贵妃三次推脱,明宣宗还是完成了心中所愿。

胡皇后被废,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

为了彰显皇恩,宫中举行宴会时,胡废后依旧位居孙皇后之上。

对此孙淳雅倒是没啥特别大意见,就是坐远了不太好和朱瞻基交流。

大臣本以为废后就已经是顶点,可事实证明,只有更宠,没有最宠。

三月初一,孙贵妃被加封为皇后,朱瞻基立即封岳父孙忠为会昌伯,还封赐他父祖曾祖三代为会昌伯。

面对如此恩宠,孙忠并没有飘,反而劝朱瞻基清醒一点,可惜没有用,推都推不掉。

爱屋及乌,不仅是父亲,孙皇后的兄弟也全部跟着加官进爵。

这还不够,明宣宗经常陪着孙皇后回娘家,每次回去都是各种赏赐。

好景不长,八年后,明宣宗突然驾崩。

新帝年幼,只得由张太皇太后把持朝政。

面对大臣的请求,张氏不为所动,不肯垂帘听政,只在偏殿召见五位老臣,拜托他们维护国家安定。】

从明太祖到明仁宗,全部无话可说。

他们也与妻子情深意切,可也做不到给妻子家如此大的偏宠。

这让他们不禁开始担忧外戚专权的后患。

看到后面,朱元璋和朱棣夫妻双双沉默,他们在一天之内参加了祖孙三代的葬礼。

还好张氏是个明事理的,没有垂帘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