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拉看书 > 穿越种田:我竟成了农门显眼包 > 第3章 完美东坡肉

第3章 完美东坡肉

云澜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别人吃了她做的东西,她就有可能得到满意点数,那当然是越多人吃过越好,她还是很期待满意福袋里还能开出什么东西的。

另外,她本来就抽到了东坡肉的烹饪配方,若不是二叔让堂哥来送肉,她就算有肉也不能做,否则没办法解释这肉是哪里来的。

现在倒是有了说法。

云澜打算中午拿出三斤福袋里抽到的猪肉来做东坡肉,不过现在时辰还早,她将厨房的锅灶刷洗了一遍,这才转身回了自己那屋。

云家是大魏朝建立之后才迁徙到淳安县的,当时兵荒马乱的,大家都觉得在京城附近更加安全,只是那些拥有广阔良田的县城早就被官军的家眷给占了,而云家是妥妥的外来户,便选了当时大家都不愿意去的淳安县。

说起来淳安县的地形并不算太好,不是坡太高就是沟太深,能开垦成农田种植的地方并不是很多。

早年间也有人想要将这些地方开垦出来,用于种植玉米,毕竟多一份粮食就多一口饭吃。

但那些地方牛又上不去,想要种植粮食就要耗费巨大的人力,一年到头算下来,非但没有盈余,人力还都搭了进去,十分不划算。

后来这些地就荒在那里了,直到朝廷颁布法令。

任何人开垦荒地,那么垦荒出来的田地便属于田地的开垦者,而且还可以免掉三年的赋税。

云澜的祖父是个有魄力的,带着云二叔一起开垦了二十亩荒地,其中就包括山上那些。

不过云澜的祖父并未将山上的地用于种植粮食,而是选了在附近山里发现的林檎树,并将其移植过来。

林檎树其实就是苹果树,相传夏禹所吃的“紫柰”,就是红苹果。

云澜很是佩服这位不曾谋面的祖父。

作为现代人当然知道果树的经济价值,但是古代人有这个眼光确实不一般。

当时他还跟自己的两个儿子交代,说这林檎树结出的林檎果,颜色好看,又是圆滚滚的,等到这些树长好了,摘下果子到县城里卖,应当能卖个好价钱。

要说这些果树也是争气,种下去第二年就结了果,虽然数量不多,但也让云家小赚了一笔。

之后,祖父拿着这笔钱让两个儿子都去读了书,虽然后来二叔读书不成,但也是识字的,能认字在这个时候那就是文化人了。

而自己的便宜老爹,在读书上还有些许天赋,只是天赋不高,考过了院试成了秀才之后,便不得寸进,但秀才这个身份却实打实地给云家也带来了另外一层保护。

在大魏朝秀才虽然还不能算是士族阶层,但已经可以享受一些士族的待遇了,比如免除一部分赋税和徭役。

所以在自家老爹考上秀才之后,云澜的祖父便又拿出家中的九成银两,又买了三亩良田,并定下规矩,在云家二房没有出个读书人之前,大房二房不允许分家。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若是分家云家二房分到的田地不会少,但哪怕是二十亩良田,一年到头下来除掉要缴纳的赋税之外也剩不下太多,万一碰到灾年便只能卖地求生了。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是太平盛世,古代农民也只能勉强温饱,很难过上富裕的生活的原因,更不用说上缴粮食的时候,万一遇上贪官污吏还会加重赋税。

前朝的银两火耗和淋尖踢斛便是最有名的两种盘剥百姓的手段。

“火耗”一词原本指零碎白银,经火镕铸成银锭或元宝过程中所生的损耗。前朝的官吏便巧立名目,在正规税粮、税金之外还加了“火耗银”这种附加税。

在前朝倾覆之前的那几年里,甚至到了每银一两要五六钱的火耗银。

而淋尖踢斛则是缴纳粮税的时候,官吏会让百姓先把粮食倒进斛里,斛是类似于大酒杯的容器,整体是一个上窄下宽的梯形。

检查质量,看粮食成色没问题之后,官吏会要求百姓把斛子倒满,上面必须形成一个圆锥体状的尖。

这时管事的官员上去猛踢一脚,要求斛子不倒,但是上面的尖洒下来了,洒出来的粮食不允许老百姓回收,算是运输和保管中的损耗,百姓再把斛中余下的粮食拿去称重,无形中便要多交不少粮食。

而那些掉下来的粮食便成为前朝各级官员的一笔半公开的收入。

“难怪前朝会被推翻,这么多税收的花样,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不造反才怪。”

收回思绪,云澜点算了一下家里的财产。

在云老爹考上秀才之后,县衙里每个月会发放一两银子的月银,另外每个月还有三十升米,每逢过节偶尔还会发放鱼、肉、油、盐等物。

加上云澜祖父那辈留下来的二十三亩田地,云家的生活看似还不错,但云老爹不事生产,每个月的月银还要供他自己购买笔墨纸砚、书册等物品,待到他娶妻生了云澜和云铮之后,那点米和月银就捉襟见肘了。

好在二叔一家善于农事,将二十三亩田打理的井井有条,这才让一家人不至于饿肚子。

但云老爹不甘心自己一辈子就是个秀才,便努力培养儿子云铮。

那束修一年也并不便宜。

这也是为什么静仪师太说云澜跟她有缘,他就同意女儿去青云观修行的原因之一。

起码到了青云观云澜不至于没饭吃,再加上青云观皇家道场的名头,云澜以后总归是能有个好去处的。

如今云老爹去世了,她弟弟云铮碍于孝期还不能参加院试,家里没了秀才,便不能再免除赋税、徭役,云澜不用多想就知道今年家里的日子怕是要艰难许多了。

说起来大堂哥云峰去年刚刚娶了媳妇儿,听说前些日子才被诊出有孕,眼看着家里又要多一张嘴吃饭,也难怪二叔一家全家上阵去帮着村长家春耕,为得也不过就是想节约一些开销。

但饶是这样,还是将一半的肉送来了自己家。

想到这儿,云澜心中颇有些感触。

……

眼看着院子里的榆树的影子越来越短,云澜也开始忙活起中午的东坡肉。

东坡肉是一道大家都不陌生的家常菜,熟悉程度可以说在现代的每个菜系里都有它的影子。

什么咸口的、甜口的、辣口的,加鹌鹑蛋、鸡蛋的,加土豆、胡萝卜的,随便拉出一个做饭软件都能例举出十几种不同的做法。

这东坡肉的制作方法下限虽然不高,但上限却不低。

能真正做到入口即化、肥而不腻,让人一口气连炫好几碗饭的程度,就不是每个厨子都能做到的了。

云澜从系统里拿出三斤五花肉,不是她不想多拿,而是大堂哥云峰只拿了三斤肉,这年头虽然大家不常吃肉,但一锅肉能有多少分量还是有数的。

肉不够,那就菜来凑。

她也拿出了系统出产的土豆,到时候肯定能盛两大盆,足够二叔一家和自己吃的了。

上好的五花肉,摸起来略微有沾手感觉,肉上无血,肥肉、瘦肉红白分明、色泽鲜艳,哪怕是云澜这种不常做饭的人看了,都能看出这肉的品质绝对优秀。

家里的菜刀并不算十分锋利,但切肉还是没问题的,刀锋在肉上划过,一大块肉便被一分为二。

将切好的大肉块冷水下锅,放入黄酒除腥,期间要不停地撇掉浮出的血沫,才能更好的祛除猪肉本身的腥膻气。

这点系统给的猪肉就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

要知道大魏朝可没有育种技术,猪肉的腥臊气味很重,若是不加入大量的调味品,味道就会很难吃。

在这里有钱有势的人主要吃的还是羊肉。

这也是为什么村长家舍得给那么多猪肉的一个原因。

系统给的猪肉腥气不重,血沫也不多,云澜只是撇了五六次,血沫就基本看不见了。

将肉捞出用清水洗净之后,再切成合适的大小,随后在锅中加入糖再加入适量的水,便可以炒糖色了。

等锅中的糖开始泛起大泡泡,五花肉块便可以下锅翻炒,让它们均匀地沾上糖色,随后再加入葱姜再次去腥……

系统给的东坡肉的做法偏向古方,是不含有生抽、耗油这种现代调味品的,有的只是酱油和八角、桂皮那些香料。

糖色上完之后,就可以将锅中的五花肉倒入砂锅里进行煲制了。

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砂锅的烹饪温度更低,受热更均匀,可以更好地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使食物更加美味。

砂锅里加入热水,没过五花肉块,再加入适当的黄酒,然后盖上盖子,便只能听到砂锅里传来的“咕嘟咕嘟”的声音了。

云澜手上没闲着,又从系统里拿出了一袋白面。

云澜就跟母亲正正经经地学过一道面食,那就是蒸馒头,所以她才敢拍着胸脯说,中午吃东坡肉和蒸馒头。

一斤面粉大约可以做十来个馒头,考虑到二叔和两个堂哥上午都是体力活,一人起码能吃三到五个馒头,再加上二婶和大堂嫂,云澜便取了二斤面粉来和面。

系统出产的面粉白中透着些许的微黄,不发暗也没有杂质,用手指捻捏便能感觉到面粉十分细腻,没有粗糙的颗粒感,确实是上好的面粉。

家里的面粉跟系统的面粉一比,颜色更黄甚至有些发黑,捏一把在手里,那粉团很快便会散开,说明这面粉没有什么筋性,而这种筋性很低的面粉做出来的馒头就会软趴趴的,不好吃。

二斤面粉被云澜放在了大盆之中,从调味大全里找出了酵母粉,另外还稍微放了一点点糖在其中,这样更有利于之后面团的发酵。

做馒头,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和面了,面团和的好,馒头就做成功一半了。

一边倒水一边搅拌,等所有的面粉都呈絮状之后,就可以开始下手开始和面了。

和面手要一边揉一边压,不要一会儿,便能和出一个光滑的面团。

这个时候不能着急将面团分割,而是要放在盆里,在上头盖上盖子,让面团好好醒发一下。

现在这个季节天气寒冷,面团不容易发起来,好在砂锅正在灶上,将面盆放在灶台旁边,正好可以借借灶台的热力。

这会儿,灶台上的砂锅也开始冒出香气了,那香味大有一种香死人不偿命的架势,仿佛一边勾引着每个人肚里的馋虫,一边喊着:香吧?想吃吧?但是还肉还没熟哦!

云澜闻着这股香气,真恨不得马上掀开砂锅盖子大快朵颐,为了转移注意力,她又赶紧洗干净了土豆,又从一旁的竹筐里摸出几个鸡蛋,打算一会儿一并放进砂锅里。

土豆洗净去皮,下刀切大块,等到东坡肉出锅前二十分钟放入就好,放太早了土豆就烂了。

鸡蛋煮熟后去壳,也是同样的时间放入。

处理完这些,面团发酵的也差不多了,分割之后一个个雪白的馒头剂子便被云澜送上了蒸笼。

厨房里雾气蒸腾,面粉的香气混合着东坡肉的香味,扑面而来。

云澜不停地吞咽口水,她此时只觉得,口水根本控制不住,而五脏六腑都在叫嚷着。

啊!好香!让我吃一口!

……

云海提着两个草筐过来的时候,就看到云澜正倚在厨房门口发呆。

“堂妹你咋啦?累到了?”云海一看云澜这副模样,赶紧快走了两步来到了云澜身边。

云澜回过神儿刚要说话,就看到云海下意识嗅了嗅空气中的香味,随后便是吸溜和吞咽口水的声音。

吸溜。

咕咚。

好香!

云澜浅笑着赶忙说道:“二堂哥我没事,灶台上的两盆肉你先装好,我去捡馒头。”

这天冷,馒头若是早早从笼屉里捡出来,怕是一会儿就要凉了,到时候冻得硬邦邦的可没法入口。

“好好。”

云海已经被香迷糊了,只是本能的附和着,他没看到盆里装的是什么,云澜将盆子盖的严严实实的,要不是他离得近,还闻不到香味呢。

“二堂哥,这一盆你给二叔和大堂哥送去地里,剩下这些我拿去二婶家,堂嫂现在是双身子可不能饿着。”

“没事,我先送你去家里,然后我再去地里,来得及。”云海的个头没有云峰高,但他长的比云峰要白一些,模样斯斯文文的,要是换上一身长衫看着跟读书人没什么分别。

不过云海一样是孔武有力,两个草筐里放上大陶盆分量已经不轻了,他却好似感觉不到一样,轻轻松松就提了起来。

云澜她家距离二叔家并不远,按理说他们没分家应该住在一起才是,但是当初为了方便就近照顾田地,二叔这才在靠近田地的位置盖了房子,而云澜家则是更靠近县城那边。

云澜和云海进门的时候,二婶正拾掇着柴火垛,看到两人进门她才招呼道:“澜儿来了?快进来,快进来,我就说小峰不会办事,怎么能让你操持午饭呢。”

二婶李氏一身粗布衣衫头裹方巾,两鬓略有些斑白,脸上有着农村妇人常见的红晕,眼角和额头上有几条深深地皱纹。才不过四十多岁的年纪,但看起来倒像是五十多岁的人。

不过李氏眼神温柔,面目和善,一看就没有任何心机和算计,给人一种踏实安心的感觉。

她接过云澜手里的布包,云峰的媳妇儿何氏听到声音也从屋里走了出来。

“堂妹你这一个冬天身体都不大好,如今看着脸色倒是红润了不少,看来前几日那赤脚医生的方子还是管用。”

感觉到大堂嫂话里的关心,云澜笑道:“大嫂,我就是感染了风寒不打紧的。”

“谁说不打紧,姑娘家就要好好养着才是。”

云澜点点头,这时候二堂哥也将小份的陶盆端了出来,“妈,大嫂,堂妹,东西已经放到厨房了,那我先去地里了。”

“快去吧,别让二叔他们饿着。”

云澜也招呼着二婶和大堂嫂吃饭。

厨房里摆着一张小桌,平时二叔他们在地里不回来吃午饭,二婶和大堂嫂就是在这里凑合一口。

但今日不一样了。

将盆子上的盖子一掀开,只看见一块又一块东坡肉挤挤挨挨地叠在一起,亮晶晶、颤巍巍的,一看就让人口舌生津,食欲大开。

“二婶,大堂嫂尝尝我的手艺。”云澜给她们分别夹了一筷子东坡肉放在碗里。

那微微粘稠的汁水挂在东坡肉上,浓油赤酱之中混合着肉类独有的香气,一时间厨房里便只剩下了吞咽口水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