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拉看书 > 重生九零从诺贝尔奖开始 > 第8章 反复阅读

第8章 反复阅读

第8章 反复阅读

哗!

当刘启光推开宿舍门时,看到的是两颗凑在一起苦眉愁脸的脑壳。

教授昨天指点的内容,俩货讨论了一晚上,显然还是没整明白。

“刘教授?”

房门被推开,吓了两人一跳,再一细看,竟然是刘启光。

“刘教授你怎么来了?”

管兵先是疑惑,然后眼睛忽然一亮,也是直肠子,没脑子,正好有问题要问,就顺便开口,“对了教授,昨天你不是说这个地方要补充一个实验吗?我觉得我们合的那个,跟这个这么像,就用同样方法合成一下就好了,崔齐非说不行!”

旁边的崔大脑袋也是梗,还直接辩驳了起来:“刘教授你看,他们差了一个吸电子的硝基,整个电子云分部和pKa都完全不一样,怎么可能用同一条路线合成呢?”

“我不是说了嘛,这两个这么像……”

刘启光看着这俩货,叹了口气。

看来俩人都没有整明白。

刘启光无奈:“路线晚上再给我看,小实验也没那么重要,先把大纲写出来给我,你们逻辑理顺了吗?找孙玉月帮你们看看。”

一想到昨晚上自己差点气得拍书,刘启光便没有了丝毫再给他们讲一遍的想法,直接推给他们博四的学姐,然后问道,“昨天给你们的那些草稿纸还在吗?”

两人一愣,拢了拢桌上散摊着的草稿纸,都是信纸形式,厚厚一沓:“在这,教授,哪里有什么问题吗?”

刘教授没回他们,仔细从草稿纸中翻找着,专门挑着草稿纸的背面看。

来回翻了有三遍,终于找到那两张信纸。

幸好!

刘启光松了口气,这才有心思把耳后的那几缕长头发又重新捋在头顶。小心翼翼展开被蹂躏地有些皱巴巴的两张信纸,然后转身直接出去了。

留下房间里面,一个梗脖子,一个大脑袋,面面相觑。

两脸懵逼。

……

“分子传感器分为两类,直接感应和指示剂置换法。”

“对于直接感应来说,分析物与传感器直接连接,导致信号的变化,从而识别分析物。传感器通常由信号单元及识别单元组成,两者通过共价键相连。对于您的实验成果来说,信号单元可以是您所合成的荧光剂,而识别单元则是专门为分析物所定制的。”

“当分析物与识别单元通过非共价键相连时,作为信号单元的荧光剂可以产生光学信号的改变,造成荧光的增强或减弱,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最明显的荧光开启或荧光猝灭。”

“对于超分子化学来说,指示剂置换法可能更为常见。荧光剂作为客体与宿主化合物——通常是大分子化合物——通过非共价键相连,连接后的荧光剂,光学信号会发生变化。当加入分析物时,由于分析物也可以与宿主化合物产生连接,作为另一种客体,所以会产生竞争性结合。”

“竞争性结合在生物化学中十分常见,竞争性结合测定是检测生物化学中酶、dNA、免疫蛋白等的十分常见的检测手段,同样,这种理论也可以用在分析化学上。”

“不同客体化合物与宿主化合物之间的连接平衡,会根据不同客体化合物的浓度,以及与宿主化合物之间结合的能力而改变。通常,当分析物的浓度远超荧光剂的浓度时,分析物会与宿主化合物结合,而荧光剂被置换,从而产生荧光剂原本的光学信号。”

“这样,通常需要质谱或者液相\/气相色谱才能检测到的,没有光学信号的分析物,可以通过这种实验方法而产生不同的光学信号,从而被轻易检测到,甚至于肉眼检测。”

办公室里面,刘启光一字一句地读着信件里面的内容。

分子传感器属于超分子化学模块,与超分子分析化学有很大的重叠。

不过刘启光对于分析化学的了解,也不算太深。

不过,这个作者似乎也是知道这一点,在前面引导和阐述中,用语用词都比较浅显易懂,一些点上,还专门做了备注和解释。甚至,还在一些难以用语言和公式清晰表达的分析流程的地方,用彩色的笔配上了简单的示意图。

这些,让刘启光对于从未听说过的分子传感器,有了清晰的了解。

在信件的最后,作者写道:

“我读过您非常多的文章,对于您所涉猎的荧光剂有大概的了解,目前对于如何设计实验,选择宿主化合物与分析物,我都有一个大概的设想。如果能加入您的实验室做实验的话,希望一年之内能够完成第一个实验并且投稿。”

“如果您感兴趣的话,我会在九月八号,下周五的下午三点,您没课的时候,拜访您的办公室。对于您能花费时间读到这里,学生不胜感激。”

捧着这八张纸,一直连续看了三遍,刘启光才挪开自己的眼睛,靠在椅子上,呼吸还没太平复,啤酒肚微微起伏着。

脑中则是思考着这信纸里面的内容。

关于“分子传感器”这个名字,至少到现在为止,在他看来,还是有些过于“民科”。但是跟着信纸里面作者的思路看下来,感觉里面的概念和原理,并不算是胡诌,有理有据。

这是一个他没有听说过,但切实可行的方向!

自己这么多年来设计并合成过的荧光剂,由于合成的复杂程度,以及产率造成的成本问题,再加上有些化合物毒性较大,所以大多数的荧光剂在发表过文章之后,就搁置不再做研究了。

他有时候也经常望着满柜子的荧光剂,觉得有些可惜。

而如果真的就像是这封信里作者说的,这些可能在工业界真的造不起什么水花的荧光剂,用于分析化学能有所发展的话,那对于他来说,绝对是雪中送炭。

如果这类实验成功,自己积攒多年的成果,又可以拥有全新的应用方向,为自己产生更多的学术论文!

刘启光抬头看了看日历。

今天是九月二号,周六。

信里这个刚入大学的作者提到,会在八号,也就是下周五过来找自己。

但是刘启光有些等不下去了。

他决定先恶补一下关于超分子化学,特别是分子传感器的分析化学内容,就去找一下这个十八九岁的大一新生,看看对方到底是不是信中所写的那样优秀。

对超分子分析化学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Eric V. Anslyn在chemical Reviews上面发表的“Recent Advances in Supramolecular Analytical chemistry Using

optical Sen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