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拉看书 > 大明:朱元璋非要拉我拜把子 > 第八十九章 得美名再临海津

第八十九章 得美名再临海津

朝堂上众官员的反应不一,纷纷低声议论。

“丞相每天处理的公务太多,就算是有所失误,这也是极其正常的。”

“就算是这样,也不能抵消孙和平的罪过。”

“他没等到陛下的明确回复,就擅自做主,这就是他不对了。”

怀西党的几个人还是偏向胡惟庸,所以在给胡惟庸找理由,然后又往孙和平身上泼脏水。

徐达拧着眉毛,嗡声嗡气的说道。

“给穷苦的老百姓找个赚钱的方法,难道不好吗?”

“这五十万两的银子不要说是再雇佣百姓了,就算是给那些服徭役的人分一些赏钱都够了。”

“以往有这个政令,不就是因为国库里面没银子嘛。”

“若是国库里的钱财充足,还让百姓服什么徭役,直接花钱雇佣百姓就可以了!”

“想必百姓和地方的官员都会满意。”

“我觉得孙大人这个方法不错,而且又将此次提前上报了。”

徐达说到此处,直接就在质问着胡惟庸。

“若是朝廷不同意这个方法,为什么将五十万两收入国库?”

“钱收了,现在还要治别人罪,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到底是谁公然不报,大家的心里自然有一杆秤。”

徐达的意识很明显,这个事情不是胡惟庸给忘了,而是故意如此。

“财政又不归我管理,我哪知道海津上交了银子。”

“我每天处理的事情不下数百件,就算是遗忘了一两件,这也不足为奇吧。”

“毕竟人都有身体不适和精神不佳的时候。”

胡惟庸说的很是淡然,他依然在为自己辩解。

现在他不敢再往孙和平的身上泼脏水。

他要先给自己脱罪。

朱元璋听着底下的争吵,脸上露出了冷笑。

胡惟庸的嘴脸展现的淋漓尽致,他又如何不知胡惟庸想要干什么。

海津这块肥肉,胡惟庸是不会轻易的松嘴。

现在有了这个机会,朱元璋要敲打胡惟庸一下。

他冷声说道。

“原来胡大人这么忙。”

“既然你忘了,那好,朕就给你分担一些!”

“日后各地方的奏章不用上给中书省了,直接给朕!”

朱元璋的几句话直指要害,这等于是剥夺了胡惟庸的权利。

“孙大人在这里调养几日,然后再回去吧。”

朱元璋总不能给孙和平道歉,所以只能如此了。

但这一句话就等于是给孙和平平反了。

……

时间过去了半月。

海津的银子,让服徭役的百姓也得到了。

老太监喜笑颜开的在给朱元璋念底下上来的奏章。

“这还是一道百姓赞扬朝廷的举措的折子。”

“江淮的百姓说了,圣上是明君,知道体恤底下的民情的疾苦。”

“现在那里不少山区的百姓都准备去赚这份钱。”

“还有江浙一带的百姓,得到了补贴,他们也是喜笑颜开。”

“这些百姓都说皇恩的浩荡,他们一定尽心尽力的做好徭役。”

“余迢的水渠修建要比平时快了三分之一,这都是百姓拿到了钱之后的欣喜成果。”

“还有……这些……”

老太监念了不少。

朱元璋笑呵呵的点点头,他又挑选出来了几道奏章。

呲溜!

喝着茶水看着这些消息,他的心情不错。

任何的一个君王都希望能有美名。

这一次只是一个小小举措,就得到这些美名,他当然是有些小雀跃。

马皇后来了,看到满脸是笑容的朱元璋问道。

“陛下今日可有喜事,为何如此高兴?”

朱元璋笑呵呵的在说,底下的百姓和官员的反应。

“啊!这确实值得庆贺。”马皇后坐下继续说道。

“这都是海津的官员能替陛下分忧,又想到如此绝妙的主意。”

“赵文泰的脑袋确实聪明。”

“他能把控住百姓的心思,又知道如何去做才是正确的抉择。”

“这个人的才能没得挑,孩子们在他身边也能学到本事。”

马皇后夸奖了几句,又看到朱元璋的头顶有几根白发。

她心疼的用手抚摸了几下说道。

“陛下替国事操劳,实在是太辛苦了。”

“这每天看的奏章这么多,这可是太费精神。”

“快把这碗人参茶喝了吧。”

马黄后端锅亲手熬的人参茶,然后又在劝说朱元璋,一定要注意身体。

二人可是从小的夫妻,一起同甘共苦过。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他又何尝不知道辛苦。

但是现在事已至此,他还不想让胡惟庸嚣张。

满朝的文官又找不到替他分担之人,所以他只能是亲力亲为。

这样的心情无法向别人诉说,也只能是和马皇后说几句。

马皇后作为妇道人家,也无法在这个事情上帮忙。

她只好对着朱元璋说道。

“陛下有空再去海津放松放松。”

“劳逸结合最重要,要是累坏了身子可就遭了,难道你不想儿子吗?”

提及此事,朱元璋来了精神。

他也想要知道儿子怎么样了,他也想要知道如今的海津的政策。

之前他就有所启发和借鉴,现在他更想要看一看变化。

于是朱元璋对马皇后说道。

“咱现在就有空,莫不如现在就过去。”

“咱也想知道这海津还有多大的变化。”

这时候徐达过来了。

正好听见朱元璋说这话。

“陛下,我也想去,可否带着我过去瞧瞧?”徐达笑呵呵的开口。

“当然可以,不过可不能漏了咱的身份。”朱元璋爽朗的笑着回复。

二人一拍即合。

……

马车走进海津。

微风徐徐的吹进马车内让人感觉一阵的清爽。

道路两边又多了不少新栽下的树木。

这道路又比之前宽了不少。

来往的人络绎不绝,喧闹的声音此起彼伏。

繁华的小县城展现在所有人的眼前。

进入了海津。

徐达看见海津的环境,不由得惊呼。

“这赵文泰真有本事。”

“这海津的繁华绝对不比应天府差。”

“硬件的建设比应天府还要好一点,就是少了一些文化的气息。”

“这商业的繁华简直是大明的招牌。”

徐达感觉自己眼睛都不够用了,看像哪里都是那么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