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拉看书 > 大明:朱元璋非要拉我拜把子 > 第四十四章 青霉素

第四十四章 青霉素

这一次。

朱元璋难得的没有反驳。

签完合同给过钱。

朱元璋才终于反应过来:

“不对啊妹子,咱过两天就回去了,买这房子有啥用?”

……

赵府。

一脸懊恼,痛失八百两银子的朱元璋来到门口让人通报。

他攥紧了双拳。

又被赵文泰这个奸商给骗到钱了!

这兼职比杀了他还难受!

片刻之后。

赵府的门房将两人引进了正厅之中。

而赵文泰则坐在上方,见到两人来了之后,站起身来。

“好久不见啊,可真是稀客。”

朱元璋见到赵文泰,也没什么好气。

满脑子都想的是刚才赵文泰坑他的八百两银子。

马皇后倒是笑了笑。

那房子的确不错。

花八百两银子,不算多。

“赵知府,好久不见了。”

“我们这次过来,还是因为我这病。”

马皇后说着。

赵文泰便看了她一眼。

“那褪黑素看来是对你有效果的。”

“只要能吃得下去饭,那就一切都好。”

说到这里。

朱元璋的脸色也好看了一些。

毕竟他的妹子好了,也都是赵文泰的功劳。

“接下来咱们还要怎么治?”

朱元璋迫不及待的问道。

“其实,是药三分毒。”

“现在只要保持好平常心,再过一段时间,可以配合青霉素消炎吃猛药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

但很快又想起。

青霉素是啥玩意儿?他听都没听说过!

“这青霉素,又是何物啊?”

朱元璋狐疑的皱起了眉头。

他怀疑赵文泰又是弄出了褪黑素虽然有一点点作用,但是贼能坑钱的东西!

“这可是神药。”

赵文泰笑了笑。

整天和五湖四海的商人打交道。

他也自然能明白,朱元璋心里到底是在想什么。

“此药,可以用来消炎。”

“并且,造价比金疮药,可便宜多了。”

“还不含别的药性,十分温润。”

“最适合嫂子这样有炎症,但是不能用猛药的人。”

朱元璋听了半天,还是没听明白。

于是。

他直接问道:

“这玩意儿要多少钱?”

“不贵,一次疗程,也就五十两银子一次。”

“五十两银子一次?”

朱元璋皱起眉头盘算了一番。

说贵,也不算太贵。

“要做多少个疗程?”

“不多,也就十次左右吧。”

五百两银子?

这还不贵!

朱元璋的脸顿时又再次阴沉下来了。

他倒不是心疼钱。

而是觉得。

赵文泰肯定找着方法坑他呢!

“这青霉素到底是什么东西,咱要亲眼见到才行。”

果不其然。

朱元璋看见赵文泰迟疑了。

他顿时心中就忍不住在冷笑。

一个跟金疮药有同样功能的东西,怎么可能才五十两银子?

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怎么?不敢给咱看,是不是因为,你又要坑咱的钱了?”

赵文泰摇摇头,有些无奈。

“既然你们想看,那就去看吧。”

朱元璋板着脸,跟随赵文泰来到了后院。

这里的东厢房。

安置着一个又一个的大桶。

而周围,还散落着一些充满霉菌的碗。

以及一些干净的竹罐。

“这是什么?”

朱元璋皱起眉头。

心头隐隐有些愠怒。

给皇后治病的药物。

居然被这个臭小子随意的放在这里。

一点都不干净不卫生。

就这样的东西。

居然要卖五十两银子一个疗程。

赵文泰这家伙,真是一个妥妥的奸商!

“青霉素啊,还能是啥?”

“就这种东西,你居然敢卖咱这么多两银子。”

朱元璋的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墨来。

他是真想把赵文泰这个该死的家伙给千刀万剐了。

“这周围如此肮脏,你也不知道收拾一下?”

“还真以为咱是这么好蒙骗的?”

赵文泰闻言,一脸的无奈:

“这青霉素,本来就是从霉菌里面提取出来的。”

“如果没有这些东西,那治病的法子从哪里来?”

“胡说八道!”

朱元璋气得一挥袖子。

赵文泰还真把他当做三岁小儿了?

“说了你也不懂。”

赵文泰就差没翻一个白眼了。

“要不然本官免费送你一些,让你去找宫里的御医好好看看,这到底有没有效果。”

看赵文泰说得如此斩钉截铁。

朱元璋的内心颇有一些动摇。

他轻哼一声,点点头道:

“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吧!”

看两人针锋相对的样子。

马皇后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这两人一个君一个臣。

就是天生的气场不合。

她好奇的看向了赵文泰。

“先前我们过来的时候,听闻你开展了九年义务教育。”

“你免费供百姓的孩子读书学习?可真是一个好官。”

赵文泰看着马皇后满是赞赏的目光。

难得的老脸一红。

“百姓们普及知识是很重要的。”

“因为朝廷现在都是举荐制度,所以很多百姓根本没有读书识字的认知。”

看赵文泰说起举荐制度时满满的不屑。

朱元璋本来就皱的很深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这小子难道对于咱的政策不满?

这小子只知道做生意,别的真是狗屁不通!

现在开展科举制度,只会害了百姓!

之前。

建国初期。

因为无人可用,朱元璋也开展了科举制度。

那个时候。

大明刚接手满目苍夷的中原大地。

整个国家,读书人简直是少得可怜。

要么就是战乱中死了。

要么就是不听话,被朱元璋给杀了。

一个秀才,都能当官。

选拔人才,迫在眉睫。

所以。

在这样的情况下。

朱元璋的科举制度,如火如荼的开展了。

结果,却是让朱元璋非常的失望。

因为这些读书人根本没有行政能力。

他们从士族出来,只知道之乎者也。

根本不懂百姓的疾苦。

那些政策简直是狗屁不通。

在一次殿试上。

为了检验。

这些进士到底能不能去治理地方。

朱元璋搬了几筐子米,让进士们挑选,哪一筐是好米,哪一筐是坏米。

然而。

平时满嘴仁义道德,民生问题的进士们。

一个个根本答不出来。

并且。

为了展现他们的才学。

一些人还说出了一些故作玄虚的话。

足足的闹了一个大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