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拉看书 > 大明:我父皇是朱元璋 > 第二百三十三章 武侠的由来

第二百三十三章 武侠的由来

空鸣的剑鸣声在四周阵阵回荡。

清风剑身宽长,锋利无比,比普通宝剑要沉重的多。

练剑者必须单手持剑本身十倍的力量,才能将剑的威力发挥到最大。

虽然在战争中用刀比用剑方便。

但是其实很多人都知道,那是普通甲士的招数。

在古代,动作敏捷、精于近身格斗的武林高手确实存在。

但这些武林高手跟武侠小说里,只凭一双肉掌在百万军中就来去自如的各种奇侠们不大一样。

名将戚继光曾经说过:“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

也就是说,拳脚功夫就和现在的军体拳、俯卧撑之类的运动差不多,主要作用是锻炼身体灵活性,上了战场上一点用也没有。

清代之前,平民武器管制相对较宽松,拳脚功夫可能只在洗澡时被人偷袭,或者吃饭时忽然翻脸动手等情况下才有用,古人不会花太多精力练习这种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的技能。

综上所述,我们所讨论的武林高手专指精通兵刃格斗的、主要活动舞台是个人械斗而不是战场的,军队体系之外的那些民间杰出人才。

中国历史上较早出现的武林高手群体,应该就是先秦时期齐国的“技击”

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

杨倞注:“齐人以勇力击斩敌者,号为技击。”

《荀子·议兵》齐人“怯于众斗,勇于持刺”《史记》,可见当时齐国有一大票爱好单挑的拼命三郎。

而且当时也确实人才济济,涌现出很多出类拔萃的猛人,如殖绰、杞梁、华周等人。

齐国国君将他们招募过来编入军队,“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骏雄举之如飞鸟,动之如雷电,莫当其前,莫害其后。

独出独入,莫敢禁圉”(《管子·七法》)。

他们实战确实起到了带动士气的作用,如果遇到的是组织涣散的对手,基本上可以做到碾压对方。

不过如果对手换成了高度组织化、纪律化、阵型严密的劲敌,这招恐怕就不灵了。

于是就有了那句着名的军事定律:“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荀子·议兵》)

明朝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说的很清楚:“开大阵,对大敌。

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

不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

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

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动跳?

一人回头,大众同疑;一人转移寸步,大众亦要夺心,焉能容得或进或退?”

也就是说,在古代冷兵器战场上,成千上万军队组成严密坚固军阵,相互挤压、相互冲撞的时候。

最需要的是能不停重复单一战术动作的、充当庞大战争机器中一颗颗螺丝钉的普通士兵,而不是剑术超群、善于闪转腾挪的大侠。

大侠们尽管动作敏捷、善于击刺,但他们在整齐划一的军阵中不仅毫无用处,甚至可以说是有害的。

除非他们真的能像武侠电影里拍的那样,无视物理规律,能够在敌人头顶上飞来飞去。

不过我看来…

就算你像那个什么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等等。

在装逼天上乱飞。

时不时摆个姿势,或者带个面具,或者哈哈大笑。

在战场上那你就是傻逼。

因为敌人会专打你这样的。

你说弓箭射不住你?

那拿火铳怼你,就算火铳怼不住,那直接上大炮。

上巨网,几百个人同时扑向你。

车轮战也能耗死你。

好,现在中国的不行了,那么国外的可以吗。

比如日本的。

日本忍者无疑是极为拉风的一种:外形神秘、动作酷炫,举手投足间逼格满满,一看就是不好惹角色。

时不时带个面罩,扔个小肥膘。

然而现实却很骨感。

元龟元年(1570年),织田信长征讨六角氏,甲贺忍者为六角氏助战。

结果织田信长军大胜,甲贺忍者战死八百人。

天正七年,织田信长率军一万进攻伊贺,结果被忍者以游击战的方式死死拖住,最后不得不撤军。

表面上看起来是忍者战胜了正规军。

但伊贺忍者用的主要武器是火绳枪,这应该就不能算做武林高手了。

就好比如果小鱼儿与花无缺决斗时持机关枪对射,你还能说两个人是大侠吗?

等到幕府时代的岛原之乱,忍者就更丢人了。

各忍者家族精选的好手,不仅有的连壕沟、城墙都过不去,连侥幸潜入城中得那些。

次日就被人把脑袋从里面扔出来了,连第二天的太阳都没来及看。

除了忍者外,日本另外一种强大的高手就是那些剑豪了。

也就是浪人。

明朝嘉靖年前,倭寇日益猖獗。

大批日本流浪武士来闽浙沿海,四处滋扰沿海地区。

在史籍记载中,这些“真倭”个人武艺极为精湛。

“倭喜跃,一迸足则丈余,刀长五尺,则丈五尺矣。

日本刀类型。

而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者身多两断。

意思是我们的刀不行,这也不过分,因为日本刀确实很难打,费料太多。

缘器利而双手使用,力重故也”。

(《纪效新书·长刀解》)。官军“引弓射之,贼悉手接其矢”。

《明世宗实录》倭寇“一人挥扇,众皆舞刀而起,向空挥霍,我兵仓皇仰首,则从下砍来”。

双刀上诳而下反掠,故难格。

钯枪不露竿,突忽而掷,故不测。弓长矢巨,近人则发之,故射命中。”《纪效新书》

这些真倭来自武士阶层,以习武为本业,而且经过内战锻炼,个个凶悍异常,极其擅长单打独斗,单兵作战能力极强。

但其因为以往战争规模限制,大兵团作战经验比较少。

明军正好相反,除了洪武朝,刚立国的时候流行“斗将”外。

其他时候都更强调军阵而不是个人武勇。

明朝边防重在西北,南军废弛已久,遇到精锐倭寇自然不是对手。

可是戚继光建立戚家军,创立鸳鸯阵后,却经常以接近零伤亡的代价消灭数千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