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拉看书 > 林黛玉在年代文里的幸福生活 > 第12章 林家的第一桶金

第12章 林家的第一桶金

过了年,林大力就赶上马车出门开始收杂粮了,海红跟着一起。

过年大舅妈给了一件旧的军大衣,她坐在车上,围着那军大衣,冷了就下地跑一会儿,年轻,身体好,出去几天,感觉也还行。

贾敏每天早上给爷俩带两个饭盒,都在大饭盒,一个里面放着十五个豆包,一个里面放满满一盒菜。

过年家里买了二十斤猪板油还有一个猪腿,几斤五花肉,每天早上炖的酸菜或是炒的白菜片里,贾敏都会放上几片肉,给他们爷俩带上中午吃。

有时候也带包子、饺子、带馅的玉米饼子啥的。不是白菜馅就是酸菜馅。放点儿油渣,就算是荤腥。

父女俩也不走远,马车走得慢,走远了当天回不来。

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前进乡几个村子里转,最多就是附近三个乡邻近的村子里走走。

农村嘛,都是亲戚套着亲戚,到哪个屯里,拐着弯儿的都能有“亲戚”人家,或者只要是榆钱屯或者高岗屯里谁家的亲戚,也行啊。

反正只要能搭上边儿,都算亲戚。

赶上饭点儿了,一般就找这样的亲戚家,把饭盒放人家炉子上或是锅盖上,给热热饭就吃了。

有实在亲戚的,有时候也会被留在家里招待一顿。一般这样的亲戚,还会帮着在屯子里传话,问问谁家有杂粮卖啥的。

林大力和贾敏都不是会占别人便宜的,哪家亲戚帮过忙,林大力来回的在各个屯子里串,帮着带点儿日用品啦,或是给老人带包点心买两瓶罐头啥的。

有来有往,亲戚们也爱帮忙。

伸手不打笑脸人,到哪人都不烦。

赶上谁家有个搬搬抬抬的活儿,别管认识不认识,能帮上的,林大力都帮着干。

他一身的力气,不用白不用嘛。

就这样儿人,他那买卖能干不好吗?

到了阳历二月末,孩子开学之前,收了一个来月的杂粮,就挣了三千多块。

九四年,这样的年代,一个月挣三千多,在农村呢。跟发了大财差不多是同义词了。

钱是人的胆气。

挣钱了,林大力、贾敏两口子那气色都不一般。

腰杆子更直溜了,红光满面的,一天天脚不沾地的干活儿,也不觉着累了。

谁一问,“你两口子这是吃了啥兴奋药儿啦?这家伙美的。”

那肯定不能说挣了那么多钱呀。

两口子特别一致,口径统一,谁一问都哈哈的笑,“我们家小玉要上二年级了,下学级上三年,可不得多干活儿攒钱给孩子上学嘛。”

咦?

开学不是第二个学期吗?他家孩子啥还升一级呢?

这不就都问嘛,“小玉都上学啦?”

两口子就美滋滋的,“嗯呢。过这个年六岁了。原来寻思着让跟着上一年混着,多听两年,到正式上学的时候这不是能省点劲嘛。谁知道还真叫她跟上了。一年级的都学会了,这不是寻思着省几个学费嘛,下学期直接上二年级得了。”

听着的人就撇嘴,这家伙给你们得瑟的,说你家闺女跳格儿念就跳格儿呗,还说啥省学费?我到是也想省呢,我家那兔崽子,我省一学期学费,他能让我直接把他这辈子的学费都省了。

嘴上都是打趣,村里人嘛,荤的素的,能闹上几句的,都会骂两句。

转头提起来,谁不羡慕。

那能跳着格儿念书的孩子,考上大学是最基本的吧?

这年头,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分配工作,还是分配到大城市的大单位里,抱上铁饭碗,一辈子不愁的。

这么一说,就都能理解林大力两口子为啥那么兴奋了。

谁家出一个这样的孩子不兴奋?

有一个出息的,家里的大人孩子就都能拉吧出去。那日子能过得差?

村里村外的都这么说,等开学了,黛玉背着小书包,让大姐给送到二年级的教室里上课。

全校的学生,都跑到二年一班看稀奇,看看传说中林家出的小天才,未来的大学苗子长啥样儿。

黛玉心里压力那个大哟!

这要是考不上大学,脸都要丢尽了。

那可不行。

学,努力,加油。

小妹妹这么出息,成名人了,出尽风头。

仨姐姐能不眼气吗?

眼气咋办呢?

学呗,姐几个也是头一次意识好,学习特别好的话,也能成为“大明星”,给爸妈挣脸。

学吧。

家里的学习气氛,都不一样了。

本来林大力两口子就从来没操心过孩子学习。

这会儿,更不用了。

都比着学呢。

连海珊,每天下学,就到前院,先把作业写完,再回后院儿。

开春儿,雪化了之后,就要开始准备新一年的耕种。

主要是钱啦。

这个今年林家不用愁了。

要种地之前,揣上钱去县里把种子化肥农药一买,就行。

杂粮收了一个月,附近村里的都收得差不多,再要收得往远处走,马车当天打不了来回,林大力就不怎么往出走了。

“今年豆子收得不少,咱几家做大酱都够了,还用不了。要不咱买个磨面机,做豆腐?一天做一板儿,绑在自行车后座子上,我骑着就能卖。还能走远儿点,顺道谁家有杂粮,也不耽误收。”

两口子又在夜里商量过日子的计划。

贾敏过了一会儿才接林大力这个话,“我原来寻思着,等七月份卖了头茬蒜和毛葱,再凑凑钱,给你买个摩托车,骑着那个方便,还少遭点罪。少来少去的粮食也能拉。有大份儿的,再赶车去取。”

林大力声音里带了笑,“咱要是辛苦点儿,多卖点儿豆腐,到秋再卖了秋菜,赶到冬里也能买上摩托了。”

贾敏咬咬牙,“行,那就做。干活又累不死人。”

两口子也是说干就干,晚上商量好了。

早起孩子们吃了饭上学之后,赶上马车就往县城去,下午回来就买了个小粉碎机,花了一千多块。

连带着做豆腐要用的包布、豆腐板啥的,都置办回来,进屋就下锅里烧水煮着。

小玉二叔就懂电,平常也是靠着做电工零活儿挣外块的。

磨面机买回来,林大力到后院喊人,二叔就过来帮着往仓房扯电线,安电源。

豆子是早起就泡上的,当天晚上就先试了一把。

生浆子磨出来,在锅里煮成了熟浆子,姐几个头回喝上了豆浆。

黛玉嫌弃豆腥气味儿太重,不爱喝。到底磨着大姐海红,给拿了糖罐子,放了一点白糖才肯喝。

家里那半罐子白糖,可是一年的用量,平时哪舍得吃呀。

这家伙,喝豆浆还得放糖, 把贾敏给心疼得不行,想骂两句吧,寻思着隔壁冯老师跟她念叨了好几回,孩子学习用脑,平时多给补补,别累坏了。

这么想着,吃点儿糖就吃点儿糖吧,咬着牙认了,不耽误考大学就行。

她也没那么多闲功夫管,还得去点豆腐呢。

不得不说,贾敏确实是个干活儿人,脑子好,手巧,心也灵透。

点那豆腐,头一盆点嫩了,第二盆点老了。第三回,就刚刚好了。

试嘛,肯定不会多做,就是一小盆一小盆的试。

嫩豆腐,给孩子们加餐了。撕上屋里花盆种的小葱,拿大酱一拌,很好吃的。他们两口子也一人吃了两碗。

老豆腐自家留着吃,才开春,温度不高,豆腐放仓房里两三天也坏不了。

成功的那一盆,切成四块。给后院二叔家送一块,给林爷爷家送一块,给俩舅舅家一家一块,刚刚好。

喝了豆浆,又吃了小葱拌豆腐,睡前躺在被窝里,打嗝都是豆子味儿的黛玉,迷迷糊糊的时候,还想呢,书上说,多吃豆子能长个儿,她们姐几个个子都随妈,要是再长高,那不成柱子啦?